[本站讯]5月28日上午,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学术报告会暨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在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郑杭生教授作了题为“孙本文对中国社会学巨大贡献的再认识”的专题报告,并接受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兼职教授聘任。仪式由哲社学院院长刘杰教授主持,学院师生聆听了报告。
刘杰教授介绍了郑杭生教授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显著成就,代表学院向郑杭生教授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表示郑杭生教授的治学精神和丰富学识,一定会给山东大学社会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接下来题为“孙本文对中国社会学巨大贡献的再认识”的专题报告中,郑杭生教授提出,正确评价前辈社会学家对于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贡献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中国社会学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孙本文先生是中国社会学早期发展的领军人物;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中起到难以替代的历史作用。
郑杭生教授提出,孙本文先生对中国社会学做出了三大贡献:一是构建了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孙本文先生以“社会行为”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切入点,发展出综合性的社会理论;二是推进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孙本文先生为社会学的合法性积极辩护,在界定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致力于“社会学的中国化”,关注、研究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体现社会学的应用价值;三是孙本文先生一生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是体现社会学学科精神的代表性人物。郑杭生教授还表示孙本文先生一生提倡并实践的勤奋治学、报国为民、促进社会进步、学派之间平等争鸣的学术精神,值得后辈学人学习、发扬。
最后,郑杭生教授就师生提出的“社会学的中国化”、方法论及理论的普适性、中国的社会组织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精彩的回答。郑杭生教授认为,好的社会学者应该“顶天立地”,即兼具有草根精神和前沿意识,为所有师生、学人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研究。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规划和评审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市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