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沈国威教授透析中国人的日语学习史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31日 11:53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30日上午,日本关西大学沈国威教授为外语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当中国人遇到日本语——近代日语学习史序说》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日语系主任邢永凤教授主持。
   沈国威教授通过学习史的视角、近代以前中国人的日语体验、明治前后中国人的日语体验这三个部分,和在场的广大师生一起回顾了中国人的日语学习史。在“学习史的视角”这一板块中,沈国威教授又分别从“学习者方面的原因”、“学习内容的原因”和“教授者的原因”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日语学习的因素。在探讨“近代以前中国人的日语体验”时,沈国威教授援引中国人初识日语的种种事件向大家解释了中国人学习日语的必要性。在“明治前后中国人的日语体验”这一部分,沈国威教授分别通过黄遵宪和梁启超的日语认识,介绍了当时中国人的日语观。最后,沈国威教授总结到,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回顾日本以及日语近代化过程中的中国因素(包括对中国知识的态度,汉语观的变化等),以及日语逐渐成为传播近代知识的媒介,再到反过来影响中国的这一狭隘立场里。我们还要反思中国人是怎么认识这种事实,做了何种反应。沈国威教授指出,不了解中日交流史就不会了解近代中国史,所以对中国人的日语学习史的研究只是一个原始平台,我们更需要的是这一研究对我们的启发。
   沈国威教授的讲座与其说是在传播知识,倒不如说是为日语学习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角。通过沈国威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不仅对中国人的日语学习史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开拓了国际视野。通过对当时中国人为什么学习日语,怎么学习日语的讲解,沈国威教授更希望让大家明白:语言不只是一种语言,我们必须把语言作为工具,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放眼世界,将外语学习作为一种手段,才能通向更宽更广的路。沈国威教授学贯古今,立意之深,学术视野之开阔都让在场的师生深受启发。
  沈国威,日本关西大学外语学部教授,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亚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1981年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在北京语言学院任职至1985年。1985年作为公费留学生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大阪外国语大学、大阪大学学习。1991年起在日本的大学任教至今。主要论著有:《近代日中语汇交流史》(1994)、《新尔雅及其词汇》(1995)、《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2010)等,曾编著《六合丛谈研究》、《遐迩贯珍研究》等书。
  \

【供稿单位:外语学院    作者:张洁 高坤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