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张中良教授谈海外资源与现代文学研究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31日 14:05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张中良做客“新杏坛”,在知新楼A座620学术报告厅为文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近年来海外资源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双重效应”的精彩讲座。文学院院长郑春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前,郑春教授对张中良教授的基本情况及学术成果向大家作了简单介绍。他说,张中良教授是目前国内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在学术研究、翻译和评论写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并产生了广泛影响。我们请张中良教授到山大来,一方面是主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机会与文学院师生有更多的学术交流。
  讲座中,张中良教授首先阐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出身及发展与外国资源、外来文化的密切关系,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外国文学影响的色彩。由此,研究工作受到研究对象的影响,因而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无论是方法论还是文学史方面都受到了外国资源的巨大影响。随后,他清晰地梳理了自“中国新文学”这一概念创立以来文学史研究的发展状况。在海外资源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影响这一问题中,张中良教授从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张中良教授从文学史观念的更新、学术视野的扩展及研究方法多元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海外资源的积极影响。他说,在海外资源的影响下,文学史观念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更新。文学的回归与历史的回归是其中的重点问题。在研究方法多元性方面,张中良教授通过日本汉学研究为例,讲述了实证方法等,同时也提倡“要把诗性、想象放入研究中去”。海外资源的负面影响,包括盲目求新、任意发挥及张冠李戴三个方面。他指出,在现在的现代文学研究中,由于受到海外资源、海外理论等的影响,造成我国学者在研究中进行新概念的狂轰滥炸,在没有完全理解和清楚界定相应概念的时候就对其进行任意发挥,形成了我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硬伤。最后,他提倡,在接受和利用海外资源的同时,中国学者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土地,做出属于自己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之路。
  讲座结束后,张中良教授与现场同学进行了交流互动,就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创作方面讲民族性内化为人格问题,郭沫若对日本留学生在新文学中的贡献评价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搜集、甄别资料以更好地做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建议及指导。同学们纷纷表示听取讲座后受益匪浅,对海外资源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密切联系有了更深入、立体的认识。
  张中良,笔名秦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委。出版专著7种、译著2种、随笔集3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 \ \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文/崔静 图/方琛琛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隽思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