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4至6月1日,经济学院邀请知名专家为学院师生作了一系列高端学术讲座,受到师生欢迎。
5月24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应邀作客第12期高级经济学系列讲座,并作了题为“地方领导人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城市数据的证据”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姚洋教授通过利用1994至2008年间中国18个省241个城市共1671位书记和市长与城市的匹配数据,向大家展示了样本城市范围、数据来源,领导人来源、任期分布、升迁的年龄分布等数据图表,分析了地方官员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城市间的官员调动可将其个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比较,并产生城市间联通的集合。他通过这两种模型设定来估计官员的相对个人效应,由此发现个人效应具有整体显著性,即地方官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
5月26日上午,《保险研究》杂志社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中国保险学会秘书长张文渊先生作客山东大学第3期保险论坛,作了题为“保险研究与规范”的学术报告。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任燕燕教授等师生参加,山大保险学研究所所长王新军教授主持讲座。张文渊先生首先总体阐述了《保险研究》,分析了目前保险研究的情况,并追溯了其发展历程。随后,他展望了《保险研究》的未来发展,详细说明了其发稿标准和原则。最后,他谈到保险研究不应该局限于商业保险,而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拓宽研究方向,新颖选题,兼顾学术本身与学术品行,集研究价值、内容深入于一体。
5月26日下午,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戚聿东教授做客第14、15期反垄断与规制经济学系列学术报告,分别作了题为“宽带市场反垄断与规制改革研究”和“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中的挤出效应研究”的报告。报告由经济学院于良春教授主持。张昕竹教授从反垄断和宽带市场改革两个角度,详细解释了2011年11月发生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垄断”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内在矛盾,并针对此案中相关市场界定和市场支配率判定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戚聿东教授从内涵、基本理念、分类等角度深度剖析了中国市场经济现状。他将中国经济的挤出效应分为政府对市场的挤出、国有对民营的挤出、中央对地方的挤出和垄断对竞争的挤出四种,并对分别对其作了详细讲解。
5月29日下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纪玉山教授应邀作客经济学论坛并作了题为“维护我国发展权视角下的国际碳博弈策略选择研究”主题报告。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东辉教授主持报告。报告中,纪玉山教授逐一讲解了世界各国在碳排放空间、碳排放权分配和碳交易三方面的博弈,并对中国如何在国际碳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他建立了一个关于兼顾经济稳定增长与实现碳减排目标的优化模型,研究得出:如果措施得当,短期内中国也完全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与碳排放逐步下降的双重目标;长期内,他建议中国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经济,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从根本上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经济的结构优化和稳定增长。
5月29日下午,山东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导师、山东天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新伟应邀作客第9期国际商务精品讲座,并作了题为“经济结构调整与投资策略”的学术报告。于新伟首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投资活动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自身经历的实际投资活动让大家了解一个投资决策在实际运作中是如何做出的,揭开了投资活动的神秘面纱。随后,他分析了相关专业课程与实际投资活动的联系,为从事投资业务提供了很好的职业规划。最后,于新伟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明确了当前投资活动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6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关雪凌教授作客山东大学第23期国际经贸论坛并作了题为“重新崛起——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报告。报告由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孔庆峰教授主持。关雪凌教授围绕“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转型”这一主题,从问题的提出、危机冲击、复苏亮点、现实挑战、深层问题、研究成果等6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其中,她详细地谈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冲击,指出了近期俄罗斯经济复苏中的亮点以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深入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她提出俄罗斯经济需要进行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可靠参与者和新兴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结束后,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范爱军对报告进行了简评,并引导同学们树立踏实稳重的学术态度。
经济学院系列高端讲座增进了学院与其他高校经济学院的学术交流,开拓了师生的学术研究视野,使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