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张新时和尹伟伦院士来生命学院指导工作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28日 12:01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新时,原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慈龙骏来生命科学学院指导科研工作,并参加了5月27日下午生态所召开的学术研讨会。
  会上,王仁卿教授对几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会议围绕生态所拟申请的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交叉学科基金项目“暖温带适用生物滞留系统的生态设计与示范”展开。教师张淑萍介绍了目前生物滞留系统(Bioretention System)在城市雨水管理及非点源径流污染控制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目前生物滞留系统主要包括生物滞留池、生物草沟及植物缓冲带等。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应用广泛,而在国内的研究应用尚不多见,仅在深圳等地方有少量的生物滞留系统应用,且其设置缺乏标准,没有形成设计规范。而拟申请课题主要侧重于土壤基质及本地物种的选育,建立生态设计体系,并进行模拟实验,建立评价体系以筛选成熟生态设计体系,进行项目示范。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集水区的确定、渗漏情况下如何检测径流削减和雨水收集率、特征污染物的选择及监测点的设置等问题。
  张新时院士提出在建设生物滞留系统的生态设计时要做到不同地区的不同设计,对于高大建筑要考虑雨水径流、绿化及太阳能三个系统的相互影响及利用;在设置悬崖生态系统时要考虑到植被重建及积水等问题。尹伟伦院士提出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季节及不同雨量的影响,如冬季雪水的处理、夏季大雨的处理等。此外,他还提到围湖湿地对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这对泉城济南泉水的保护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慈龙骏研究员强调小而精的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随后,教师郭卫华介绍了华北植被群落大调查的相关情况,并就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与各位专家进行了交流。专家的建议对生态所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 \

【供稿单位:教务处 生命学院    作者:孙明星 范爱荣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芊芊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