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马来平谈重塑21世纪中国主流科学技术观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17日 09:23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12至15日,由海峡两岸携手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在福建省宁德市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科普工作者、科家学150多人出席会议,其中台湾学者56人。作为山东省受邀的两位专家之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马来平参加论坛并在大会上作报告。
  马来平教授被安排在“科学传播与发展”小组第一个作报告。报告伊始,他便一针见血地指出,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和大多数民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虽已较全面、深刻,但仍存在以下严重缺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家喻户晓,但在不少领导干部思想深处并未真正扎下根来;以技术代科学,或重技术轻科学;科学领域计划色彩浓厚,科学自主性意识淡薄;重科学知识普及,轻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普及,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理解欠缺;对科学负面功能和局限性认识不足、科学主义思想浓重等。我们应针对以上问题审时度势,着力重塑主流科学技术观,唯此才能适应当前“后学院科学”的发展趋势,促进中国科技腾飞。他认为, 完成此项任务的当务之急是:科学非生产力的工具和附庸,而是根本生产力,应尽快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由依靠资源、能源等外延因素的消耗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的轨道上来;科学乃技术根基,技术依赖于科学,应端正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认识,下决心自主发展本国的先进技术、奋力争取中国在某些基础科学领域里的领先地位;科学发展具有内在逻辑和独立社会建制,应高度尊重其自主性,给其独立发展空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整个科学的核心,知识效力有限,而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威力无穷,应注重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普及,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学成果与其负面作用如影相随,科学具有可错性及社会建构成分等属性,应清醒认识科学的限度和局限性,彻底告别科学主义,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共进。
  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创办于2008年,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台湾元智大学、台湾《科学月刊》杂志社共同发起。该论坛已在海峡两岸连续举办四届,影响不断扩大。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科普与永续发展”,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福建省科协、民进福建省委、台中教育大学等两岸11家单位共同举办。本届论坛主办单位和参会人数之多、代表层次之高为历届之最。

【供稿单位:儒学高等研究院    作者:吕晓钰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丹悦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