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6日晚,哲社学院人类学系“文化自觉与跨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九讲在中心校区知新楼举办,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人类学博士方怡洁作了题为“破碎的互惠链:从手足关系看打工后的家庭动力”的报告。人类学系主任胡宗泽副教授主持讲座,部分师生到场聆听了讲座。
方怡洁博士主要介绍了自己近年来在深圳和湖北作田野调查的经历与科研成果,向大家介绍了新生代的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所经历的思想碰撞。她表示,对于新生代的农民工来说外出务工不仅仅是从事一份工作,他们希望通过打工来看世界、见世面。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农民工的跳槽就不可避免了。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人生的旅行,但是旅行的终点在哪里?在乡土观念日渐淡薄的今天,农民工对家的概念发生改变了吗?
承接以上问题,方怡洁博士详细介绍了一个案例,一个有着十年工作经历的24岁的外出务工女青年——丝绸。丝绸为了分担爸妈的负担,在14岁时就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供弟妹上学。但是,在丝绸的老家,她对家庭的付出,对弟弟妹妹的投资,是得不到必然回报的。她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爸妈应该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但是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属于私人,强调私有财产,而道德经济中家庭财富又由家长来分配。丝绸是处在两种经济之间的受害者,而这种不公可能引发矛盾甚至导致家庭结构的失衡,但这种失衡只能通过出嫁甚至是上嫁来解决。在这其中存在着市场经济与道德经济的互动,而相冲突的财产权与义务,也将透过家户内的动态关系来展演。
在报告的最后,方怡洁博士同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交流互动,为在场师生答疑解惑。
方怡洁,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人类学博士,该校学习与认知人类学硕士;研究兴趣为移民、青少年、市场化的生命历程、道德经济与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