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8日晚,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明志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建忠教授应邀做客第21期、第22期国际经贸论坛,并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出口波动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和“生产者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的学术报告。
张明志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指出了中国出口波动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的增长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的问题。他说,总体上看,中西部地区的出口波动性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东部地区的出口贸易表现出比中西部地区更强的稳定性,在两次金融危机之间,中西部地区的“V”型波动特征更具有典型性。随后,张明志教授从经济发展水平、出口商品集中度、出口产品结构和贸易开放程度几个方面对出口波动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成因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分析如下:出口商品集中度对出口波动存在正向效应、贸易开放度对出口波动的影响存在正向效应、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对出口波动存在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出口波动的影响作用是相反的。可能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与出口波动存在倒U型的关系。最后,他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启示:第一、出口商品集中度是导致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出口波动的原因,在东部地区推行出口商品多样化政策正当其时,既可以增强出口贸易发展的稳定性,又可以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中西部地区需要考虑通过推行出口商品多样化来降低出口不稳定性的成本;第二、机电产品出口占比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出口波动性,产业结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平抑出口波动的目标,对于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第三、贸易开放度是影响中西部地区出口波动最重要的因素,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再次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由此有可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与出口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效应 。经济学院范爱军教授主持了报告。
黄建忠教授在报告中首先讲述了研究背景,即国际投资与跨国资本流动的重心日益向服务业转移;中国入世十周年,服务贸易总额和排位不断提高,服务业开放的过渡期基本结束;扩大内需政策取向与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进程;“十二五”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制造业信息化与现代化;商务部多次批准设立“服务外包基地”。随后,他详细介绍了所用到的理论的含义。最后,他选取中国沿海四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2006-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及政策建议:第一,制造业跨国转移会形成对生产者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吸引;第二,市场容量越大,越能吸引生产者服务业跨国转移;第三,生产者服务业在某地区集聚程度愈高,愈趋向在空间布局时锁定该地区;第四,已有的生产者服务业跨国转移会带来更多的转移;第五,大量廉价的人力资本和先进的基础通信设施会吸引生产者服务业跨国转移。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孔庆峰教授主持了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