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记者在趵突泉校区的中心花园见到宋坤尧时,他一身休闲的打扮,脸上笑意清浅,让人感觉是位认识已久的朋友,如春日阳光般淡然,温和。
“我享受那种始终在战斗的生活状态。”这位省优秀共青团员的获得者,声音清朗,语调沉稳。周围有些喧哗,但他不急不缓、略带笑意的声音仿佛一股清流,沉淀了周遭所有的纷杂,娓娓道来一个属于他的世界。
“这是一种我喜欢的累”
时光如梭,转眼,考入山大已是第四个年头。宋坤尧仍清楚记得,报考山大前,他曾和母亲专程来到济南。宋坤尧小时候外公在齐鲁医院工作,他曾在西校即如今的趵突泉校区住过一两年。那一次是宋坤尧长大后重新打量这个校区。他看到的是石桌旁、小桥边、草地上或读书朗诵或侃侃而谈的学子,他们走走停停,眼里满是自信的光芒。那种于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宁静致远的风情,和朴实厚重的学术氛围,深深打动了宋坤尧,也使他下决心要报考山大医学院。
宋坤尧的外公和父亲都毕业于此,外公、父母都是医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也深知,医学是人命关天的行业,选择医学专业就相当于选择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这份始于热爱的选择让宋坤尧找到了梦想的落脚点。医学院课业繁重,大三以前几乎没有双休日,所有的空余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晚上也经常有任务,大四上学期一共九门专业课,光考试就持续了两个月。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他还积极参加基础医学科研工作,大二便跟随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导师周亚滨副教授进行实验研究,并以第二作者身份在《生理科学进展》期刊发表论文。
从四年前刚踏进校园的懵懂大男孩,到现在成熟稳重、让人油然而生信任感的青年,宋坤尧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他的大学时光基本上都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但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虽然累,这却是一种我选择的、我喜欢的累。”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宋坤尧生活中很随和,工作上却事事追求完美。在他看来,只有追求完美,事事尽心尽力,才不会让自己后悔。“在做准备工作时就‘逼着’自己做到最好”,宋坤尧说这话的时候,记者清晰地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和执着。
大一时,面对学生会和各种各样的社团,宋坤尧选择了学生工作并加入了院学生会外联部,基于“把任何事都做得尽可能完美”这一从小形成的习惯,他鼓足了劲儿,认真对待经手的每一件事,并迅速崭露头角,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大二担任外联部部长期间,宋坤尧策划的活动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惊叹于他旺盛的精力和出色的组织策划能力。“我不喜欢拖沓,有任务的时候我希望尽早完成,如果你提前把大部分任务做好,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激发自己的灵感,不断完善。”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使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院学生会主席,并在团委老师的推荐下参加校会竞选,担任校会副主席。
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宋坤尧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不仅要经常在六个校区之间走动,各种各样的文件和会议也填满了他的生活,熬夜早已是家常便饭。他笑着跟记者谈起,刚当选院学生会主席的时候,院里的元旦晚会举办在即,同时还有三门英文专业课考试要准备,那段时间,从10月到12月,宋坤尧每天凌晨2点睡,6点钟就爬起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但他坦言从来没有因为事情多而对工作失去热情,“我觉得被需要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尽力而为,问心无悔,这大概就是宋坤尧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吧。
“同学少年,青春作伴”
2011年暑假,宋坤尧以队长身份带领山东大学“青春耀泉城”共青团骨干社会实践团队参加了共青团济南市委岗位体验活动,并得到了一致好评。他所带领的社会实践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一开始进行岗位体验时,宋坤尧和队友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每天在办公室朝九晚五上下班,帮忙收发文件,最后拿到结题书。经过几天的实习,学校和济南团市委的重视让他们渐渐认识到不能满足于按部就班。在每天的碰头会议中,他们渐渐达成了丰富活动内容的意见,并在认真学习领悟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领会共青团组织“三进三同”等活动涵义的基础上举办了“三进三同”研讨会,跟随团市委书记孔杰赴平阴县苗海村调研实践。当目睹贫困县人民的艰难生活时,很多女同学当场哭了,并萌发了将义诊纳入活动中来的想法。
身为队长,除了要把握好团队发展方向,还必须使自己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宋坤尧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你在思考、在奋斗,以身作则,才能激发大家的能动性出谋划策,共同努力。”他信奉“存在即合理”,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因此虚心向队友请教,又时刻为队员着想,总把最累最重的任务留给自己。在一次次的工作交流中,宋坤尧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身处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他从来都不是“孤军作战”。生活虽然忙碌,但他很充实,很快乐。在青春的跑道上,他时刻保持着冲锋的姿态,收获了一份份并肩战斗的友谊。
“我用四年时间换了一个不后悔”
不懈奋斗,精益求精。对于这样的宋坤尧而言,各种荣誉的到来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提及这次获评“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宋坤尧表示很“汗颜”。团委老师推荐他去参评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十分诧异。在他看来,不管同级还是下一级,比他优秀的学生有很多。但他对自己也有颇为满意的地方,那就是把该做的和能做的做到了最好。
上大学后工作繁重,用来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宋坤尧仍留了一片可以“诗意地栖居”的小天地给自身充电。他喜欢打篮球,经常中午下课急冲冲地跑回宿舍关注赛事结果;他喜欢看书,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学校的图书馆、省图和新华书店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偶尔,他也写些感性的日志记录心情,舍友戏称他“文艺男”。
马上要开始实习了,宋坤尧对自己的要求是多看多学,在实习这一年里学会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兴趣点,进一步确定未来努力的方向。当记者对他永不止息的奋斗步伐表示敬佩时,他谈起了医学院百年院庆时与返校老校友交流的感想:“看着那些和我外公年龄差不多的老校友,听他们讲述自己年轻时候奋斗的故事,再想想自己,我做的太少了。现在的生活和科研条件比那时好太多,我应该珍惜。”
夕阳透过窗棂在宋坤尧后背勾勒出温暖的弧线,他说:“我用四年时间换了一个不后悔。”这个稳重中带点小感性、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并渴望超越的的90后大男孩,正用一颗年轻的心、一双勤奋的手,勾勒自己厚实而优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