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稷下风:陈晓旭博士谈可行性能力方法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10日 14:39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9日晚,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第13期(总第321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中心校区知新楼1421教室举行。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陈晓旭博士做客讲坛,讲述了“可行性能力方法(the Capabilities Approach)的证成问题”。
  陈晓旭博士谈到本次讲坛以她的博士论文为主线展开,主要介绍论文的主要思路及自己的论证观点。首先,她谈到“可行性能力方法”目前获得了来自学术圈和政策制定领域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拥护者——森和纳斯鲍姆,一直为能力方法在处理平等、正义、个人福利以及人的发展方面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进行有力辩护。她认为由于他们要么致力于建立在一个有问题的公共理念概念上,要么缺少一个公共理性概念,因此森和纳斯鲍姆的证成方法是失败的。陈晓旭博士论证的是一种康德式的公共理性概念,这种概念既没有预设有边界的公众,也论述了什么叫“给出理由”,由此它可能成为CA的证成选择。接着,陈晓旭博士独创性地提出了一种脆弱性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人的脆弱性的制度性陈述、对义务方的制度性理解、分配义务的原则等。这种脆弱性方法是一种能够被辩护的正义方法,它与森和纳斯鲍姆的CA相比,有很大的优点。两个版本都没有充分处理减少不正义提升人的可行性能力的义务问题,相比之下,脆弱性方法对此有明确关注,并且还包含了对义务承担者和义务分配原则的讨论,而且脆弱性方法还能应对CA迄今遭受的最严厉的批评。
  讲座结束后,陈晓旭博士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互动,其平易近人的性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晓旭,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英美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
  \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李影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