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朱雀讲坛:《约翰福音》与希腊哲学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11日 10:59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10日下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谢文郁教授做客朱雀讲坛,讲述他研究《约翰福音》与希腊哲学的基本思路。哲社学院院长刘杰主持讲座。著名古希腊哲学研究专家余纪元教授担任点评嘉宾。
  谢文郁教授首先简明指出,他的报告将围绕希腊哲学和《约翰福音》对真理问题的处理展开,重点在于展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如何才能活得好(合适、正义)”这个问题归结为“认识真理”问题。即,必须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才能万无一失地活得好。为认识真理,谢文郁教授指出,柏拉图特别反对在情绪中盲目(丧失判断权)接受他人doxa(信念、意见),而是强调真理认识者要自觉把握判断权,并在有根有据的判断(逻辑推论)中认识真理。谢文郁教授把这种思维称为“理性认识论”。但问题在于,判断必须得有标准。希腊“理性认识论”恰恰在真理标准问题上陷入了困境。但因柏拉图《理想国》所开启的“真理情结”思想魅力犹在,希腊怀疑主义者在承认无法把握真理标准的情况下,顽强坚持“悬搁判断,继续追求”这一口号。
  谢文郁教授指出,从思想史发展的角度看,《约翰福音》其实是把希腊怀疑主义推向了极端。《约翰福音》“光照在黑暗中,黑暗却拒绝光”,背后实际隐藏这样的论证:在真理标准缺场的情况下,即使真理就在面前,追求者也无法通过判断将其认出。理性认识论的真理追求因而沦为无稽之谈。作为对这一思想史困境的回应,《约翰福音》提出“在信心中接受真理(上帝)见证者(耶稣)的见证”这一新思维。就“信心中的接受”要求接受者“放弃判断权”而言,《约翰福音》的新思维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反对的“信念认识论”有相似之处。最后,谢文郁教授结合保罗《罗马书》“心意更新而变化”的提法,简单指出,《约翰福音》“信念认识论”在西方思想史上衍生出了“解构”等一系列议题。
  余纪元教授在点评时首先根据《道路与真理》序言和导论,向听众指示谢文郁教授的研究方法与视角特征,建议在场学生应好好学习、体会,并以之作为自己从事学术研究的榜样。接下来,余纪元教授从以下三方面对谢文郁教授新著提出商榷:首先,真理问题是不是希腊哲学的核心问题?其次,在《约翰福音》出版前后希腊哲学是否真的自认为陷入困境?最后,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的非理性主义似乎是以柏拉图,而非《约翰福音》为源头。谢文郁教授感谢余纪元教授的点评,认为他把议题拉长前后一千年的视野中;而这,正是山东大学新成立“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的志向所在。在进一步的讨论中,两位教授关于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的非希腊性,以及在《约翰福音》与新柏拉图主义之间建立起联系的可能性,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接下来,谢文郁教授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
  刘杰在总结发言中认为主讲人和点评人,作为两位资深希腊研究专家,真正使本次讲座达到了思想上的深刻性与革命性。而这正是哲社学院以“朱雀”命名本讲坛的期许所在。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文/邹晓东 孙慧中 图/王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京京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