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27日晚,著名学者彼得•辛格教授做客山东大学大家讲坛,带来了题为“动物与伦理”的专题报告。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主持报告会。
彼得•辛格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人类对于动物态度的演变历程,从创世纪到托马斯•阿奎那、康德、边沁、达尔文,人类不断意识到对待动物要有应有的尊重,人非是傲慢自大、可以任意支配自然界的神。当前社会对于动物的主流观点是人们应当善待动物,不虐待动物,但是相对于人类而言,动物应该与人类有同样的利益需求。正如社会契约论中所说,道德的前提是互惠原则,因而将动物、残障人士及人类后代排除的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彼得•辛格教授认为动物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人类应该平等地考虑动物不同的利益需求,对于不同的物种给予不同的关怀。同时,他从三个方面证明了动物是有意识的,并阐述了哪些动物有意识,还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在没有物种歧视的情况下对动物进行人道利用的问题。接下来,辛格教授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如今动物的生存状况以及肉食消费状况。在英国和美国,素食主义者逐年增多,对肉食的消费逐渐下降,而近年来中国的肉食消费却大幅增长,这对于在中国如何提高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降低肉食消费以及如何通过“动物福利法”来改善动物的生存条件等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最后,彼得•辛格教授就现场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与深入讨论。
彼得•辛格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当代功利主义的代表、著名应用伦理学专家。他同时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他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版《动物解放》以来,一直是世界动物保护运动的精神领袖,曾推动“大型灵长类动物”(BIG APES)保护计划。目前正与美国著名哲学家与经济学家托马斯•博格一同积极推动“健康促进基金”(HEALTH IMPACT FUND)计划,来解决世界贫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