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聚焦 > 正文

预告:曹俊邢志忠来山大谈大亚湾实验

发布日期:2012-03-14 11:39:40 点击次数:

  一、报告主题
  
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大亚湾实验结果的唯象学后果。
  二、报告时间
  2012年3月16日(星期五)15:30   
  三、报告地点
  中心校区知新楼C702量子报告厅
  四、主讲人简介
  
曹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8年于高能所获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先后参与DESY的H1实验和费米实验室的MiniBooNE中微子实验,自2003年起从事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研究,先后负责物理与软件、中心探测器研制等工作,现在负责物理分析。
  邢志忠,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引用率超过4000次,2008年应邀在第三十四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作中微子理论的大会综述报告,2011年发表中微子物理学专著《Neutrinos in Particle Physics, Astronomy and Cosmology》。
  五、内容简介
  “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中微子是人们了解最少的基本粒子。自1998年开始,大量实验证据表明中微子存在振荡现象,即在飞行过程中从一种中微子转变为另一种。中微子振荡是已知唯一的超越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实验现象。由于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极难被探测,至今仍然存在大量未解之迷,如振荡参数中的CP破坏相角和质量等级未知,它是否为自己的反粒子,它的质量大小,是否存在惰性中微子等。它也是一种新的研究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的工具。2011年涌现了一些反常实验结果,像反应堆中微子反常、CPT破坏,也出现了中微子超光速的OPERA。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微子研究将仍是粒子物理、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的前沿热点。2012年3月8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宣布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本报告将简述中微子实验的状况和大亚湾此次发现的分析。
  “大亚湾实验结果的唯象学后果 ”:最近大亚湾国际合作组测量到了最小的中微子混合角theta(13)。这一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微子实验物理学向前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报告将在唯象学层面从多个角度探讨大亚湾实验结果对轻子味混合结构与CP破坏效应的影响,阐述若干悬而未决的问题、模型构造的困境和出路,以及未来实验需要关注的几个焦点。

【供稿单位:物理学院    作者:宋洪晓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卢琳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