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013年暑期,围绕“青春践行中国梦”的主题,历史文化学院组建了20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八方热土,展开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中,历史学院学子们聚焦社会热点,关注文化传承,牢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充分发挥历史学院的专业优势,用青春热血践行伟大“中国梦”,在脚踏实地中传递实践“正能量”。
关注特色文化 聚焦非遗保护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地大物博的神州大地上孕育着各具魅力的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历史发展的精粹和见证。历史学院学子紧靠自己的专业优势,联系家乡特色,对特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调研。ICH实践调研团走访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柳子剧团、省吕剧团、菏泽市戏剧院等,深入了解山东传统戏剧类非遗档案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现状。“花样年画”实践队赴潍坊多地,对杨家埠木板年画及其传统年画文化进行了实地调研。“兰台韵儿”团队以德州、淄博、潍坊三市为调研地点,采访当地农村民俗老人,感受农村民俗保护现状,并为农村民俗文化档案化工作建言献策。“召华今拾”实践团队聚焦呼和浩特市的召庙文化,通过对召庙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区域进行走访,用实际行动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贡献力量。“梦回殷商”实践队走进安阳殷墟,调研安阳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对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见解。“泉倾天下”团队以济南泉水文化为核心,通过调研努力为济南市泉水博物馆的选址提出规划方案和可行性建议。
立足创新前沿 助力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创意产业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历史学院多支社会实践团队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扎实基础,捕捉文化产业创新点,独辟蹊径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创意起杭”实践团队走访杭州多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以杭州为例分析把握当下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脉搏,探索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可行之道。“横苏赋诗”团队拜访浙江横店、江苏苏州两地著名景区,深入探讨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掘,阐发文化旅游产业的一般规律与创新出路,为开启文化旅游产业化、规模化的提出新建议。“泉筑济南”调研团队则立足于调研济南老建筑、老街巷的保护现状,结合城市旅游开发,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寻找新出路。
躬身志愿服务 支教奉献青春
实践的魅力在于躬行,青春的光彩在于奉献。作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品牌社会实践活动,“同心圆”支教团今年再度出发,赴贵州省黎平县永从中学进行义务支教活动。支教团除设置语数外等基础课程,更在小学开设音乐、美术、手工、礼仪、角色扮演等课程,为孩子们组织趣味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同心同愿,同梦同圆。”正如“同心圆”的支教口号,支教团不仅为山区孩子们带去知识,更带去希望和力量。
扎根现实土壤 调研社会热点
仰望星空孕育梦想,脚踏实地践行梦想。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学子牢记自身使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不断为之奋斗。暑期社会实践中,“筑爱空巢”调研团前往济南、潍坊、青岛三市,以三地为例探究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对我国当前老龄化现状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有了深刻认识。政府信息公开调研团通过调研济南市图书馆、滨州市档案馆等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的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以促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为打造“阳光政府”贡献力量。“子不语”调研团围绕农村宗教与民间信仰这一主题,采用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滨州博兴农村宗教与民间信仰的源流、现状及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就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针对性建议。DA•Link实践队走访广东、吉林、河南、新疆等多省市档案馆,比较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调研不同省份国家综合档案馆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团队分“城市”和“城事”两部分对济南文明城市的构建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城市居民对构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看法,引导济南市城市建设向更文明方向发展。
青春践行中国梦,实践传递正能量。在2013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历史文化学院学子们用智慧和责任,用创新和担当,用踏实和奉献书写着青春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