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9至30日,人民日报社总编室要闻六版主编董建勤、科技日报社网络时空周刊副主编李国敏来到山东,在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武强、“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袁东风教授等的陪同下,先后在济宁高新区和山东大学两地实地考察调研“中国虹计划”的试点示范情况。山东大学副校长娄红祥会见了董建勤一行。
娄红祥对两位主编前来调研宣传“中国虹计划”项目表示欢迎。他详细介绍了山东大学在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营造创新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娄红祥说,需求驱动科研,创新推动发展,要努力通过集成高校创新要素来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协同创新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他表示山大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以及“中国虹计划”项目科研成果的进一步转化。
董建勤一行在山东大学参观“中国虹计划”项目实验室,听取了袁东风教授对“中国虹计划”的发展背景、项目成果、下一步规划以及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情况的介绍,并听取了研发人员对“中国虹计划”瘦客户端及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开发讲解,对“中国虹计划”提出并确立的新型信息化模式有了进一步了解。
在济宁,调研组通过座谈会和入户调查采访的形式实地调研“中国虹计划”在黄屯金色嘉苑社区的试点示范情况。座谈会上,与会人员一同观看了“中国虹计划”宣传片,并就“中国虹计划”在社区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和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项目负责人和济宁高新区管委会、济宁高新区创业中心、济宁移动等部门、企业的相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会。会后,董建勤一行走进示范用户家中进行现场采访,社区居民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虹计划”瘦客户端的喜爱,给在场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社区考察结束后,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会见了董建勤一行。他表示,“中国虹计划”这一项目在济宁高新区试运行情况良好,为社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模式,使信息化更加便捷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中国虹计划”是对以“瘦客户端+宽带网+云计算服务器”为架构的新型信息化模式的简称,由袁东风教授科研团队承担科研攻关和示范工作,通过将云计算、物联网、宽带网络、嵌入式等技术的整合,实现新型的信息化模式应用。“中国虹计划”已经在山东济阳、济宁和滨州邹平等地进行了试点示范工作,累计推广终端600多套,受益人数达2000多人,其中试点的济宁高新区金色嘉苑小区为农村的新型化社区,部署终端设备440余套,极大促进了该地区的信息化普及,得到了试点用户的高度好评。依托“中国虹计划”,山东大学已与20余家相关单位结成天然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在2012年12月30日成立了“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全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信息化新模式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打造新型信息化产业链。目前该中心正在积极准备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