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回家的路”春运现状调研完成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22日 11: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2月19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回家的路”各分队成员回到济南,“回家的路”春运现状调研任务完成。队长肖庆林组织大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对此次“回家的路”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五队成员分赴青岛、深圳、汕头、香港等地,在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运输站点进行了关于春运状况的调研及采访工作,就交通站点的人口年龄、人流量、旅客的目的地分布等进行了统计。
在青岛火车站,队员们了解到,入站旅客以中青年为主,大部分是来青岛务工人员以及来青岛上学的大学生,准备回家与家人共度春节;而出站旅客大部分是由外地返青的务工人员以及在外地上学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来青与子女共度春节的中老年人。王慧洋前往鹤壁市客运中心进行调查,了解到临近春节期间,客流量日渐增多,相当一部分乘客因无法买到回家的票而在候乘厅内滞留。乘客们反映:车站拥堵情况十分严重,往往要提前几个小时到达火车站取票。
在广东,队员李漫佳和吴家豪在深圳北站以及深圳福田口岸(深圳与香港的地铁连接点)进行了现场调研及采访。深圳北站是客流大站,春运期间,平均每隔7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发出。在深圳福田口岸,两位成员了解到,深圳-香港与香港-深圳两个方向的客流分布截然不同。同样的距离,深圳-香港的方向只需10分钟就能顺利通关,而香港-深圳的方向则需要40分钟至1小时。巨大的客流量给安检以及海关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据调查,春节期间,深圳安检工作量增至原来的四倍左右,海关工作量增至原来的三倍。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对春运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各大车站的运行机制以及运作规律也有了更深的认知,同时也感受到春运期间“回家”的不易和工作人员的辛苦。团队成员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对此次实践工作作最后的文字总结和调研分析,希望实践的成果能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春运,为更好地“回家”提供建议。
【供稿单位:材料学院 作者:李漫佳 吴家豪 王宏珺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皖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