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展风采、奉医道、精医术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20日 17:16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14至15日,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在北京举行,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代表山东大学组队参赛,从113所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高校中脱颖而出,继夺得华东区预赛第一名后,再次夺得全国总决赛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一“国字号”的成绩,是山东大学代表队前所未有的荣誉。
    高超的临床技能、优异的比赛成绩,来自于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更是山东大学代表队二十五名成员四个月来不断探索与积累的结果,是对自身“展风采、奉医道、精医术”参赛宗旨的成功践行。
    
展风采,三步走练就医学巧手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作为医学院的学生,首先应当拥有一双巧手,能为患者解除病痛,这也是举办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初衷。
    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注重标准化培养,却与临床实践大大脱节。此次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山东大学代表队采取了“三步走”的培训方式,实现了活学活用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师生一对一培训;教师之间双向沟通;集体再三练习操作。作为参赛主力,经过三次筛选最终确定的四名医学院学生——万扬、韩婷、崔建新、尚进,就是按照这“三步走”的原则,坚持了总共90个日夜的赛前培训。
    此次竞赛考察的主要方向是外科、儿科、内科以及妇科这四大诊疗科目。因外科缝合对灵活度要求极高,参赛学生们就养成了随身携带持针器的习惯,通过不断练习提高手感,从而找到最合适的针剧和边距。他们笑称,现在把玩持针器就跟把玩圆珠笔一样灵活。儿科对临床技能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头皮静脉穿刺操作,需要在婴儿头皮上内径只有1mm的静脉管径下针。每天,队员们都拿出至少三个小时的时间,握住模型不断体会手感及进针角度,最终做到“一针见血”。
    除了基本的穿刺取液,以及切开、缝合、打结等基本操作,临床技能竞赛还复原了临床急救的场景,设置了震荡情况下静脉穿刺、表面出血点止血、双人心肺复苏等实景模拟题。总决赛时,更设置了外科录像挑错、综合抢答题和模拟心梗后车祸骨折大出血患者的综合抢救等问题,多方面考察选手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经过四个月的培训,“胆大心细,注重细节”成为山东大学代表队的金字招牌。
    十年磨一剑,高水平的临床技能来自于一朝一夕、点点滴滴的积累。90个日夜,平均每天12小时总共1080小时的指导练习,每晚500针的缝合训练,使得参赛学生常常手指红肿,头昏眼花。但当最终站上六大赛区中参与院校最多,竞争最为激烈的华东赛区赛场时,山东大学代表队迎来了自己的收获时刻,成功也如期而至。队员们团结协作、沉着应战,以精湛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夺得该赛区第一名,并获得穿脱隔离衣、产科四步触诊、妇科检查及分段诊刮、插胃管和小儿骨髓穿刺等5项单项操作第一名,占全部单项奖的30%,成为华东赛区获单项奖最多的代表队。山东大学选手的优异表现,得到裁判团和兄弟院校选手的一致好评。在全国总决赛上,代表团学生以同样高超的技术水平、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全国二等奖。
    
奉医道,秉承恩师谆谆教导 
    注重医德,培养对医学职业的执着,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是此次竞赛的另一个主要目的。中国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教授曾经说过:“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要贯穿医疗的全过程,贯穿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
    山东大学参赛团队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苏国海为负责人,以十二名中心医院资深医师为教学依托。在每一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指导教师都反复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你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病人。”90天的训练,似乎让老师、同学们犯上了“患者关怀强迫症”。有次吃饭,一位同学碰巧说了句“吃前先洗手”,马上有人说“衣帽整齐,向排骨交待吃的目的”,一位指导老师来了句“请排骨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合适体位,选择下口点”。尽管只是个笑话,但这个“排骨问诊”的过程,是山东大学代表队对患者人文关怀的真切流露,也是生活中对临床穿刺操作环节医患互动情景的生动还原:在穿刺前,同学们首先要观察、问候,再向病人的配合表示感谢,根据穿刺情景的不同,要适时使用遮挡屏风,穿刺结束后,还要向病人解释病情,安抚情绪。每一句的问候,都是对患者的尊重与负责。据粗略计算,一天培训下来,学生们要向充当患者的假人道谢数百句。
    每一位指导老师的敬业与执着都是对医德的最好诠释。妇产科的张启林主任,今年已经62岁,但为了训练参赛学生,春节假期后便再没休息过一天。张淑红主任常年受腰痛所扰,训练时病症再度复发,但在做牵引理疗时仍不知疲倦地计划下一步的培训。这些老师,同时也是医者,医院需要他,患者需要他,家人也需要他,但当他们把培训四名参赛学生的责任一肩担起,他们便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山大集团军”。在这个集团军里,没有各自为战,没有闭门造车,他们真干真练,互相支持,这个集团军,是一个家一般的地方。尽管全国总决赛上山东大学代表队与冠军失之交臂,但恩师们对医者准则的言传身教,让参赛学生们将敬业与执着深深刻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精医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对于一名医学院的学生来说,选择医学可能只是偶然,但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经营它。一名医者是寂寞的,只有常年待在门诊、病房内与患者打交道,进行上千、上万次重复的操作,才能精进自己的医术。而对于山东大学代表队的四名学生来说,提高医术的方式就更具体了:96项临床技能培训,每攻克一个,就代表着医术的一次提升。
    在临床技能的磨练中,这支二十五人的团队精益求精,对任何细节都一丝不苟。在进行外科结扎血管操作时,要将两根绷紧的橡胶管用手术节扎死十分不易,打松了马上会被橡胶管弹开,用力稍微大些,手术线就会断掉。马国辉老师找来宽木板,钉上钉子,绑上不同弹性的绳子,让学生们感受各种结扎材料的特点。多日的训练,大家手上都勒出了一道血痕。也正是基于此,才会有全国总决赛上,崔建新和韩婷双人合作以提前15秒的成绩完美进行了深部结扎这项操作。
    内科消毒是每日的常态训练。倘若手里有10个棉球,这10个棉球要怎么消毒,怎么分配,在哪个步骤用几个,老师都要求做到绝不留疑问,必须弄懂。对细节的“锱铢必较”,让山东大学代表队赢得了超百分百拼命的美誉。
    四个月转瞬而逝,从寒风料峭的二月,到凤凰花开的六月,当代表队成员们再度聚首时,他们讨论的不是毕业季,不是离别,而是如何把培训四个月以来的魔鬼训练变成对全体学生的常态化技能培养。领队苏国海教授提出,应首先把学生需掌握的技能分散到各个学科,从原来的集中化培训变为分散化培训,再以此次临床技能竞赛的各项要求设立教学标准,把参赛选手的纸质及音像资料保留下来,实现临床技能培训的常态化,最后要举办全体医生的技能大赛,鼓励更多年轻医生参与临床医学的教学,建立高水平的培训中心,形成相对稳定的竞赛培训师资队伍。讨论中,年过半百的教师们热烈讨论着如何改良临床技能培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喜悦,这些不过二十出头的学生们,寄托着他们对临床技能进行深度探索的希望与期待。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现实中,除却大慈恻隐之心,更需妙手回春之术,方能成就苍生大医。摘下医用口罩,脱下白大褂,即将毕业的万扬、韩婷、崔建新、尚进流露出浓浓的青春气息,女孩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裙子,崔建新这名唯一的男生也穿上了白亮的衬衫。白衣飘飘的日子已经远去,但对理想的执着,已深深烙刻于每一个人的心上。这支代表队,肩负着成为孙思邈笔下苍生大医的责任,更托举起了医学专业的希望。临床技能的路,他们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秉医者丹心,妙手回春。

【供稿单位:教务处    作者:王丰晓 王智洁 陈璐莎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