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学识渊博 运思深邃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12日 08:39  点击次数:


    [本站讯]初次见到何中华老师,远在五、六年前。那时我刚入校,何中华老师给大一学生讲授哲学导论。第一次上课在公教楼一个小教室,奇怪的是,左等右等,一节课很快过去,却不见老师踪影,只好悻悻然而归。过段时间,听隔壁社会学同学说,那天他在图书馆220上自习,一个老师进来说有课,让他们离开。原来上课地点有变化,教务处通知了老师。但不知何故,我们不知道,这样阴差阳错:老师在图书馆等学生,而学生在公教楼等老师,互不见人影,皆感纳闷。以后上课便改在图书馆。清秋天气,何中华老师常着深色上衣,头戴小帽。进教室后,他把帽子摘下放到讲桌前,看时间到了,便开始讲课,略带莒南口音。听了几次课,觉得何中华老师学问真大,古今中外,于书无所不窥。读研两年,回过头来细细思量,对何中华老师的认识加深了一些。何中华老师在治学上有两个特点: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运思。我想这两点都值得我们后生小辈认真学习,现在对这两个方面作简单说明。
    第一次拜访何中华老师家是在两年前,印象最深的是书。入门是客厅,客厅简朴,长短两个沙发,几把椅子,正面一宽屏电视机,地板上堆着成堆的书。何中华老师坐在短沙发上。这个短沙发其实也不短,老师坐下后,沙发还有一间隙,一叠书将其填满。第三次去的时候地板上的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两米多高的书架,惹人羡慕。我问何中华老师有几个这样的书架,他笑着说有十多个,其中两个还是复式书架,可放内外两层书。这不禁让人想起有关张中行先生的故事,据说张先生劈头向一拜访者发问:家里面的书有几面墙?有几次何中华老师也问我有多少书,我老实交待说没多少,只是从读研后才开始留意买点中意而又不太贵的书,大多是明德书屋的五折书。
    何中华老师藏书丰厚,除读书思考外又无别的嗜好。多年下来,书由外而内,何中华老师也渐渐成了古人所说的“两脚书橱”。何中华老师在讲课时旁征博引,给人以“书无所不窥之感”也就理所当然了。在老师身上时常能够见到昔人的治学精神。师母说何中华老师真能在书前面一坐十几个小时,电影院也没去过。前段时间看杂书,发现钱钟书、王国维也都有喜爱看书这个特点。钱钟书说自己是时间的吝啬鬼,不把时间浪费在读书之外。在干校时杨绛问他感觉如何,钱钟书说就是没书看。钱钟书的博学是在一点一点的时间中积累而来的,据说钱钟书晚年在病榻上还在读《山谷诗集》。王国维先生也是只喜读书,上午读经书,下午读史书,晚上看诗词戏曲。王国维在书房读书,其子女在外面打闹,打着打着闹进书房,缠着王国维,王国维先生一边绕屋行走,眼睛却还在书上。我想何中华老师也是如此,一面在教我们读书,另一方面是在传授着下苦功夫读书的精神,而后者尤为重要。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这道风景才能绵绵不绝地存在着。
    在治学上,何中华老师从西学入手,马哲之外,更是向上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向下延伸到现象学,西方哲学的大著大作都了然于胸。西学之外,他近些年又转向中国文化。这不仅跟他开放性的读书方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的运思有关,跟他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认识有关。何中华老师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文化无法回避。对于中国文化,他认同熊十力和钱穆两位先生的看法。熊十力及其弟子牟宗三等认为,不可把中国文化认作已死的古董,不能以考古学的眼光来看,恰恰相反,中国文化仍然是活着的。钱穆则在《国史大纲》开头写道要对中国以往之历史存有温情和敬意,据说《国史大纲》出版后引起西化派领袖傅斯年的愤怒。老师在思想上更加认同中国文化,从他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来评价西方和东方文化,用“吾爱真理,吾更爱我师”和“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来看东西方的差别,诸如此类,可以窥见其旨趣之所在。何中华老师深受传统文化的熏染,提到前辈、学者总是充满敬意,比如贺麟和冯友兰两位先生。他觉得贺麟先生晚年的黑格尔研究已臻化境。某学者对其观点存有非议,何中华老师说贺麟不懂黑格尔,那谁懂呢?
    何中华老师深邃的运思、独特的视角总能令人折服。一次他提到一本古代文学书,说那就是一部哲学书。我初听很是诧异,觉得二者相差甚远。后来读了些哲学书,似乎开始入门,回过头来再看文学书,对老师的话若有所悟。比如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说:“五言至灵运,雕刻极矣,遂生转想,反乎自然。……观其以池塘生春草为佳句,则可知矣。”许君此语颇耐人寻味,暗合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所阐释的精妙的三一式辩证法,大有哲学深意存焉。前阅《聊斋志异》,于一处亦有同感,惜忘之作何语。这些都是我的想法,是否合乎何中华老师的意思,也未可知。不过何中华老师指出了看书的另外一个视角,开阔思维,是很值得深思的。关于何中华老师的思想,只举此一例。当然,这犹如何中华老师客厅里的书架一样,只是冰山一角,他的大量思想存在于他的论文、著作和头脑中。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道:“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高明与沉潜是治学的两个路子,它们对应着义理与考据、宋学与汉学。在老师这里有两不偏废、折中的味道:高明统管沉潜,沉潜辅助高明;其高明由沉潜读书而来,并非天马行空、游谈无根。折中汉宋,故能成此绝学。
    小子何幸,能亲耳聆听到何中华老师的教诲。他对我们的学习严格要求、悉心指导。最近几个月开始准备写毕业论文,遇到问题通过电子邮件请教何中华老师。他总是给予耐心指导,并给出好的建议。读研后,每逢教师节和元旦跟师兄、师姐一起到何中华老师家拜访。我发现,日常生活中何中华老师有亲切有趣的一面。师生间无拘禁,可以海阔天空地谈。一次何中华老师问我买《马恩选集》没有?我说:“还没。”何中华老师说:“那得赶紧武装起来。”我想了想,也觉得习马哲专业的学生该有《马恩选集》,这样就购得一套,暂时把自己“伪”装起来。何中华老师特别关心我们的读书情况,一次我和一师兄到他家,老师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我心里发毛,虚晃一枪说:“读的很散。”老师说:“散不要紧,只要能够驾驭就行。” 何中华老师给学生开的阅读书目总是范围很广,包括哲学、历史、经济学、社会学等。接着,他又问我在看什么?我老实交代:“最近看了点宋诗。” 何中华老师听后笑着说:“那就不大好把握了。”不过他停了会又说,他留意过胡云翼先生的《宋词选》和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词选释》,觉得宋词有研究价值,想从宋词角度谈点社会历史问题。在知识的广博上,窃以为何中华老师很像经济学家哈耶克,不大认同现代学科的严格分界,他转战于不同学科之间,然后“以吾道一以贯之”。
    何中华老师不但博览群书,而且爱好广泛。他喜欢画画、剪纸,看到他在博客中上传的素描,深有意蕴。在他家看到何中华老师的剪纸,开始时还以为师母剪的呢,听何中华老师说是自己剪的,惊奇之余不禁佩服他的耐心与细致,不是心静之人估计是做不到的。
    何中华老师在学术上孜孜以求,对学术之外的东西看的很淡泊。他凭着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无限崇尚去做学问,所以不含有任何私利,总是能够体悟到马克思最宝贵的精髓。我很少见到像何中华老师这样,能把内心信仰的东西融化到自己生活中的人。他的人品、风度于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身边的人。]

【供稿单位:校团委 《青年园》编辑部    作者:王涛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