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沈柏均教授:守护生命的“种子”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11日 15:38  点击次数:


    [本站讯]8月21日,“首届脐血临床应用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以推动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国内的广泛开展。日前,记者在山东省脐血库见到了年逾古稀,却依旧守护着“生命种子”的山东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山东省脐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沈柏均教授。
    沈柏均告诉记者,脐血是婴儿出生后存留在脐带和胎盘内的血,其中含有大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干细胞。在人们以往的印象里,脐血只能代替骨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更多的脐血被应用于活性干细胞疗法和再生医学之中。利用脐血中的有核细胞和各种干细胞,可以治疗某些癌症、血液及免疫缺陷等多种疾病,甚至对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老年退化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新生儿出生时因难产、吸入性肺炎等导致缺氧,极可能造成新生儿脑损伤,造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成绩倒退等。我们总认为孩子的智力差异是天生的,其实有一些是可以弥补的。”沈柏均说,为脑损伤的新生儿注射脐血,其中的干细胞能够起到修复脑细胞的作用,这已经成为脐血的主要功用之一。
    脐血的用途如此之多,但我国脐血库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我国目前合法的脐血库只有7家,山东省脐血库是省内唯一的一家。”沈柏均介绍说,筹建之初,脐血库主要作为公共库供社会使用,存有脐血7000余份,可以满足患者配型的需要。但因为检测、保存的成本费用高昂,且利用率低,公共脐血库难以支撑。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脐血是个宝,愿意留下自己将来使用,才在公共库的基础上建设供个人存储脐血的家庭库。自1998年建库以来,山东省脐血库存储的7000多份公共脐血使用了300多份,而供个人存储的家庭库中的2万余份脐血,只用了11份。那么,存储脐血是不是就没意义了?“这其实是件好事,我们也不希望有很多人得这些不治之症。”沈柏均说,虽然用的机率比较低,但这就像买保险一样,只是购买一份切实的生命保障,以备不时之需。随着对脐血认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这样一份“生命保险”。今年入库的个人脐血应该能突破1万份。
    有的家庭虽然选择保存脐血,但心里并不踏实。“当需要使用脐血的时候,会不会变质呢?”面对质疑,沈柏均告诉记者,产妇分娩后,脐血库将在24小时内完成严格的细菌、病毒、配型及干细胞数量检测,检测合格后的干细胞将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制备,最终存储在零下196℃的液氮中。“从理论上讲,在零下196℃状态下,细胞的新陈代谢将停止,脐血保存数十年都没有问题。但根据现有的科学依据,保存期限暂定为20年,因为我们把保存了16年的脐血干细胞解冻后,发现85%的干细胞仍具有生命活性,长期保存的安全性不是问题。”
    脐血库的完备使造血干细胞的配型不再是难题,但白血病却依然是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白色恐怖”。沈柏均说出了对国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担忧。他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个风险极大的手术,需要先通过化疗和放疗将患者的骨髓全部杀死,使造血功能丧失,再将造血干细胞“种”进去,并要经过20-30天的“生长期”。在此期间,患者因血液中缺乏白细胞、血小板,极易出现发烧、出血等症状,危及生命。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小儿血液-肿瘤学研究的沈柏均,是省内首先开展换血术、胎儿骨髓像研究、自体骨髓移植术的专家。1991年,他完成了世界首例无血缘关系脐血移植术,并被评为1993年国内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省部级奖5项,发明的“针灸取穴尺”获国家专利。曾被评为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供稿单位:大众日报齐鲁学人2010年10月8日    作者:陈巨慧 黄莹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