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教学名师黄万华:执着追求 辛勤耕耘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10日 11:39  点击次数:


    [本站讯]走在山大校园内,你可以看到一位头发花白,脸庞清瘦,经常背一个大书包的谦逊儒雅的学者。一份敬业务实的执着,一片心系学校教育的赤诚,在睿智的眼神中沉淀,在忙碌的身影中显现,他就是第四届山东省教学名师获得者、山东大学黄万华教授。“不求留世名言,只做在世善事。”“教育能救国,上好每一堂课,善待每一个学生。”这是黄万华教授多年来一直秉承的人生准则和追求。他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兢兢业业 上好每一堂课
    学生的信任与期待一直是黄万华教授上好每堂课的动力。课堂上,黄万华教授经常和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从而大胆地进行教材改革。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教师在不经意之中流露的人文情怀也许是一种更重要的教学力量。他认为一个教师,从日常情趣、喜好、关注,都可以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外,他的周围总会有大批的学生和他讨论问题,无论什么时间黄万华教授总是耐心地讲解。黄万华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一个特色是,让他们把不明白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下课交给他,然后或在课堂集体回答,或课下单独给予解答。黄万华教授说:“任何事情,不管有多难,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成功。拿学生们写文章做比喻,哪怕你一天只写300字,一个月坚持下来,就有9000多字,就是一篇篇幅不短的论文了,一年下来你就可以写12篇论文了。”他的话让学生们懂得了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中,黄万华教授采取课堂答疑并根据学生提问调整课堂讲解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学术旅行”,实行开放性考试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借鉴国外教学资源的同时增强学习能力。他还常通过博客等方式跟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以上教学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黄万华教授受到历届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评估经常在99分以上,有数年居系、院学生教学评估首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有的被评为校、省优秀论文,有的被收入《中国大学生毕业论文精选》等。他教的学生数十人毕业后进入北大、清华、复旦、人大、北师大、南大等名校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教材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工具。为了能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学术知识,黄万华教授还注重教材的与时俱进。他相继参与《中华文学通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台港澳文学教程》、《中国现代文学》等教材的撰写,这些教材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著述,或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励。他撰写的本科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其学术的先进性、开放性被评为山东省和国家精品课程教材。该教材是探讨完成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文学整合的具体途径的本科新教材。
    黄万华教授以渊博的知识、广阔的学术视野、宽容的学术态度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他带过的交流生、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都对他评价很高。曾经有一位从厦门大学到山大的交流生,谈起黄万华教授时说:“黄万华教授的课令人耳目一新,语言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与美感,而且角度新,富有深度,见解富有思辨性,使人感受到一种大家风范。”武汉大学交流生邹敏表示:“上黄教授的课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感受他崇高的敬业精神,更重要的是他能教会你许多做人的道理。他曾经说过,人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只要你稳重地去做该做的事情,最终会有人承认你。我相信从他那学来的东西将会使我受益终生。”黄万华教授教过的一位本科生也说:“记得当时课程特别紧,不得不将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合讲。黄教授为我们特地编了一本五百多页的教材,握在手里沉甸甸的。这本书清晰地揭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脉络,面面俱到又详略得当。此外,他还教会我们在作品阅读之外要有自己的思想,让我们从文学中得到更多的关于人性和‘真善美’的启迪。”
    现在,黄万华教授虽已年近60,每年仍坚持上四门本科课程。黄万华教授用最质朴的语言和行动,把自己的最真挚的情感奉献给教育这片热土、奉献给他可爱的学生们。
    笔耕不辍 引领学术前沿
    为了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黄万华教授一直坚持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科研工作,在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他带头主持承担了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八项省部级课题。1988年,他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其成果受到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陈思和(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复旦大学教授)、樊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等学者的高度评价。沦陷区文学也被教育部课程大纲所接纳,成为本科教学必修内容。之后,他在战时中国文学、战后20年中国文学等研究上成果丰硕,得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学术界的好评。1982年,黄万华教授进行台港文学研究,后扩展至海外华人文学研究,相继主持完成了这一研究新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其成果获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还得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润华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朴宰雨教授、台湾中央大学李瑞腾教授等的赞扬。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从教28年来,黄万华教授潜心学术,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汲取精华。近年来,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30余篇发表在国内《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史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等55种中文核心期刊上,50余篇发表在33种CSSCI刊物上,3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中国高校学报文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期刊杂志转载。他还出版了《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文化转换中的世界华文文学》《中国和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等专著10部,主编《美国华文文学论》、《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等5种,参与主编《中国文艺社团流派辞典》、《沦陷区文学大系》等4种,参与撰写《东北现代文学史论》等14种。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有耕耘就会有收获。黄万华教授曾多次被评为省、市、校优秀教师、劳动模范。1986年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出席全国工会代表大会,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黄万华教授28年累计给本科生讲课5000学时以上,在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每年仍成倍超额完成本科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他注重教学改革,1989年,以“增强学生知识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教学改革”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之后,又以“新课程、新思维结合的教学改革——20世纪华文文学史系列课程建设”获山东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他主持主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努力揭示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原本贯通的历史血脉,探讨完成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文学历史整合的途径,强调在人生的感受和文学的感觉结合中的作品阅读”的特色教学,被山东省和教育部评为省和国家精品课程。他还获得过刘勰文学评论奖三项,首届齐鲁文学奖,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多项。2003年,他被评为山东大学首届教学名师。
    面对荣誉,他谦逊地说:“其实真的没什么,荣誉虽然给了我,但这是依靠了集体的力量才获得的荣誉。其他的老师们在教学上也是兢兢业业,在科研上也各有所长。因为我们不怕吃苦,才会选择那些别人不屑或不愿涉及而又有潜力的领域进行研究。确定了方向后,我们大家各有专攻,而又朝同一个大方向努力,形成了很大的集体合力,才取得了现在的成功。”黄万华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儒雅谦逊而又为人低调的学者。
    爱满天下 数十年如一日
    “不求留世名言,只做在世善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以厚德载物。”黄万华教授不仅注重学术的提升,还注重道德修养,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以他的行动去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黄万华教授的课堂绝不仅仅讲文学,有时会与社会事件会联系起来。如黄万华教授讲到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一部环保小说)时说,现在的环保问题实在太严重了,自己退休以后,如果身体状况还允许,他将从事环保工作,哪怕去黄河流域植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环境,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他还说:“我现在都是自己提着菜篮子去买菜的。我们大家如果都能少用几个塑料袋的话,这样算起来成绩也是很惊人的。”黄万华教授的一位学生谈到他在讲鲁迅《阿Q正传》时说,他的讲授和以前的老师不一样。他更多地分析了其悲剧性——阿Q与生俱来的从没有过人的价值观念的悲剧命运。他讲阿Q在革命中的最终毁灭揭示了中国社会大变革的真相。这些都是很多同学从未思考过的,甚至是从未涉及过的。他说,我们需要对变革进行反思,中国改革开放快三十年了,我们也该对其进行一些思考了。
    不虚荣,不浮躁,潜心研究,教书育人。对己,学而不厌;对人,诲人不倦。于己,坚持不懈;于他人,厚德载物。这是黄万华教授为师从教的准则。他以真实的行动,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师者的风范。
    黄万华教授,浙江上虞人,1948年出生于上海,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带头人;1980年在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曾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生班;1991年至1996年调入国立华侨大学,任中文系常务副主任、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部副主任、华侨大学台港暨海外华人文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至今,曾应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台湾大学等邀请前往短期讲学;兼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教务处 评估办    作者:王莉莉 赵立艳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宜山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