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半輩情繫實驗室 一生致力光波導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10日 10:02  点击次数: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克明,在光波導研究上成就卓越,但他毫無架子,被稱為平民院士。
    文:本報駐山東記者于永傑 圖:于永傑、山東大學宣傳部提供
    30年前,一次偶然的出國留學機會改變了王克明的一生。勤奮、汗水成為這位畢生致力「光波導」學科研究的科學家成功的不二法門。「一生感謝鄧小平」、「我把學生當成朋友」是這位懂得感恩、和藹可親的老教授的真實寫照。而在面對質疑時,他對自己科研成果的信心又讓我們懂得一個道理:自信,源於實力。
    2007年12月,68歲的山東大學物理與微電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克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山東大學物理與微電子學院離子束實驗室裡,記者見到了滿頭銀髮的王克明。據王教授的一位學生表示,「同別的天才型科學家不同,王老師是一個沒有任何奇處的人。今天的成就完全是他這麼多年來一點一點努力得來的。」用王克明自己的話說:「科研需要長期積累,到一定時候,想法便出來了。」而這成就背後的長期積累其實意味著付出、艱辛和難以忍耐的寂寞。
    做實驗被電擊中險喪命 
    王克明曾說,實驗室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據山東大學外宣部門負責人說,「採訪王克明教授很好聯繫。只要王教授不出發,除了晚上在家休息的時間,他幾乎都在實驗室,甚至晚上12點以後打電話,他都在做實驗。」王教授表示,與實驗室相伴了這麼多年,「感情已經很深,如果外出幾天不能回到實驗室,心裡總是感覺很難受,好像失去了什麼東西一樣。」有一年為了準備一次科研成果鑒定會,連續幾天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王克明不小心被萬伏高壓電擊中暈倒,幸虧當時有同事在場,「不然鑒定會開不成,搞不好要開追悼會了。」王克明笑著回憶。
    7年堅持終「沉冤得雪」
    有了長期艱苦而豐富的實驗基礎,王克明總是對自己得出的成果充滿信心。1989年王克明在學界首次提交的「KTP晶體離子束形成光波導」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1991年實驗樣品出來,但由於當時山東大學校內設備條件限制,國內幾家單位測試的結果都是「沒有光波導現象」。
    1993年王克明把樣品寄到美國杜邦公司進行測試,答覆仍是沒有觀察到「光波導」現象,但他依然堅信自己的思路和實驗。他把樣品保存在實驗室,直到1997年他的博士研究生做光波導的導模測試時,又拿出來重新測試。令人驚喜的光波導現象終於出現了!他們欣喜若狂,經過一再重複測試,確認無疑,趕緊用相機留下了這一珍貴景象。他立即向IEEE刊物《電子快報》報告了這個沉睡了近七年的「光波導現象」,結果論文僅用兩個月就正式發表了,而此時距離王克明最初發現光波導現象已經近7年了。
    還有一次,王克明給國外一家刊物寄去一篇論文,審稿人寄回的評論從許多方面提出質疑。他相信自己用汗水得出的結論經得起任何推敲,仔細覆信陳述自己的每一步實驗過程及數據來源。終於,這篇曾被質疑的文章一字不改地刊登了。「自信其實是來自你的刻苦、認真和紮實的實驗。」王克明這樣表示。]

【供稿单位:香港文汇报2008年10月6日A22版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