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探索新知精益求精的青年才俊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25日 10:58  点击次数:


    [本站讯]他是一位学子,根在中国,学成报国是其夙愿。他是一位“山大人”,潜心科研,引领精神生物学科是其追求。他是一位教师,授渔育人是其天职。他是一位青年学者,执着追求,成果丰硕。……他就是山东大学医学院陈哲宇教授。
    根在中国 学子归来
    1990年,16岁的陈哲宇受家庭的熏陶,选择了学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第二军医大学攻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995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合办的研究生班学习,2000年在26岁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此后,2000-2002年他在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做讲师。2002年,陈哲宇出国学习,2002-2003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系做博士后,2003-2005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系做博士后、讲师、助理教授。2005年陈哲宇毅然放弃在美国的生活,选择回国发展。
    谈起自己为什么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已经获得的教职而选择回国发展时,陈哲宇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美国的生活和科研条件虽然优越,但总有一种身在异乡的感觉。”在国外期间,陈哲宇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发展。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日渐增强,国际地位的逐日提高,国家对科技工作支持力度的增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政策日渐深入人心。这一切,陈哲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科学无国界,然而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作为一名学者,陈哲宇时刻不忘学成报国,他表示,青年学者应该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回到祖国,为国效力,服务祖国,这是每一个学者应有的责任。他希望能把自己所学全部贡献给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服务。
    创业山大 成绩斐然
    “山大是创业的乐土,选择山大,就是选择成功。”2005年,陈哲宇以其突出的学术成果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受聘为山东大学第一批“泰山学者”岗位,来到山东大学医学院工作。陈哲宇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积极地申报课题,进行科研,谋划学科建设,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陈哲宇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子课题;组建成立了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并被评为山东省“十一五”强化重点实验室,成为山东省神经精神相关疾病基础研究的基地,填补了山东大学学科编制上的空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科研论文;获得了山东省第十一届“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称号;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了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培育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陈哲宇是一个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的人,充满着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在他人看来,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多的成绩,应该知足了,可陈哲宇不这么认为。工作中,陈哲宇意识到,山大师生勤奋敬业,脚踏实地,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与比较,进而形成拳头和合力。国内高校还需要从海外引进更多的人才,高水平的海外人才多了,有利于学校在科研理念、政策、机制、水平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就能够形成一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科研氛围,在学科、实验室建设、业绩考核、资源分配等方面就能够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陈哲宇意识到这些问题,首先从自身做起,他带领本研究所的师生到国内外高水平的相关实验室参观学习,主动展开学术交流与合作,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不足。每次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他都带着自己的学生,以增强他们的学术视野和交流意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治学严谨 精益求精
    陈哲宇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在科研上不断创新,现已发表SCI论文31篇,合计影响因子达100多分,共被引用300余次。
    求学期间,陈哲宇就非常刻苦努力。攻读博士期间,陈哲宇师从我国著名神经生物学家路长林教授和分子生物学家吴祥甫研究员,围绕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结构与功能关系、信号传导以及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工作有助于深入认识GDNF神经营养作用的机制,为今后临床上应用GDNF治疗神经损伤提供了借鉴,并为新型神经营养因子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凭借博士期间的工作,陈哲宇共在《J Biol Chem》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因此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国学习工作期间,他继续从细胞生物学及整体行为学的角度深入研究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在神经科学领域高水平期刊《J Neurosci》、《Mol Biol Cell》等杂志上。
    工作后,陈哲宇将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化为对科研事业的不倦追求。为深入了解精神疾病发生的基因及环境因素,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高基础依据,陈哲宇决心开展研究,以造福于社会和人民。他查阅了大量资料,潜心研究,反复实验,经过不懈努力,并通过与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的合作,终于在抑郁症分子机制的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2006年10月6日,陈哲宇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共同通讯单位的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此项研究的学术论文。随后,《自然》、英国每日电讯等专业杂志和媒体都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在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首次通过转基因小鼠模拟了人BDNFmet基因变异的表型,由于品系小鼠基因型单一、实验条件易于操控,将有助于深入研究此基因变异与人类精神疾病的关系;明确了BDNFmet基因变异是抑郁及焦虑等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由于BDNFmet小鼠对目前常用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抗抑郁药物不敏感,这一基因突变也许能成为预测个体对抗抑郁药响应的有用 “生物标志”。目前人群中对抗抑郁药物的不敏感性高达30%以上,利用此转基因小鼠作为动物模型,以BDNF为药物作用靶点,可以进行新一代抗抑郁药的开发和研制。这项成果对于深入认识个体基因表型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发生的关系,对于个体化用药以及新一代抗抑郁药的开发和研制有着重要意义。
    尽管已经在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研究成果,但陈哲宇表示,这一领域仍是自己今后5到10年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培养新人 关爱他人
    陈哲宇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学传授给了助手、学生,他所在的研究所成为了一支既朝气蓬勃又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学术团队。同事和学生也对这位年轻的青年才俊充满敬佩。
    同事王越老师说:“陈老师学识渊博,知识面广,这和他的勤奋敬业有关。”陈哲宇每天在研究所工作到10-11点才回家,甚至更晚。他有时候中午不吃饭,即使吃饭,也是到学生食堂里,选择拉面、包子等快餐来吃,以便吃完迅速回到实验室工作。
    陈哲宇对实验精益求精,具有敏锐的科研洞察力,他往往一针见血地指出实验症结所在。他曾对试剂盒、实验仪器加以改进,实验反馈效果特别好。一切以工作为重,师生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遇到问题,陈哲宇总能立即给予回应,并及时协助解决问题。对此,在职博士生赵玲说:“陈教授精于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行为学等跨学科研究。同时,他注重实验流程的统筹规划,效率的提高。”
    陈哲宇对研究所师生在学术上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为了让年轻教师及研究生在科研道路上尽快成长,他在每星期天上午召开一次学术报告会,通过学术讲座、科研工作汇报交流、文献阅读讲评等方式,开拓学术团队成员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科研思路,增强他们的科研创造力。正是基于这种严格要求,师生们真实感受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
    生活上,陈哲宇对师生们关心爱护、细心备至。研究所耿昭老师说:“尽管陈老师有时候中午不吃饭,但他却为我们准备了微波炉,便于我们热饭。”2006级硕士生尹玉霞同学的母亲突遇车祸,发生大面积脑疝。当时陈哲宇正在国外,他得知消息后立即给研究所的老师打电话,让研究所的其他师生前往探望,有什么困难及时帮助。
    2007年12月28日,陈哲宇作为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谈到参加颁奖大会和获奖感受时,陈哲宇说:“在荣誉面前,我还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能自骄自傲,要把荣誉当作鼓励自己进步的阶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为出生在浙江的“山大人”,陈哲宇既有着浙江人与生俱来的天资聪颖和细腻,又有着山大人工作做事的踏实和练达,还自觉肩负着为山东大学、为祖国服务贡献的责任和使命。谈到未来,陈哲宇表示,我国目前神经精神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的形势还很严峻,精神疾病的基础研究和防治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将和我的学术团队一起,加紧工作、努力拼搏,争取在精神疾病研究领域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陈哲宇现任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奖,NARSAD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度山东大学十大新闻人物。]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医学院    作者:马永军 赵福昌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俊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