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检验医学中心的于超,2023年8月,我接过对口援疆的“接力棒”,作为第十一批援疆干部前往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执行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任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从一名检验医生转变为高校老师,在第十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中,带领学生们取得了本科组一等奖的好成绩。支援新疆和田,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见证了新疆的变化与发展,也真切感受到援疆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2023年8月,怀揣着一丝忐忑与满心憧憬,我踏上了援疆之路。此前,和田于我而言,只是地图上那片广袤又神秘的区域。刚到和田,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艰苦的自然环境,让我意识到援疆绝非仅仅是口头上的口号,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开展工作。
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教学是教师的天职,而备课则是教学的起点。我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深入研读教材,反复琢磨每一个知识点,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我积极与其他老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慕课、试讲、讲课比赛等活动,推动教师间的教学经验分享,有效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考虑到南疆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较弱的情况,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思维表达和综合能力。我还会在课堂上多讲一些临床案例和工作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们在充满活力、创新且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23-2024年第一学期学生满意度获评优秀,2024-2025年第一学期教学满意度和教学质量评估中,我取得了医学技术学院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去年荣获新疆和田学院“优秀教师”称号;申请学校自然科学类重点课题与教学改革类课题各一项。

同时,我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坚持听评三位青年教师的课,与他们结对指导,分享经验并答疑解惑,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能力比赛。
教师不仅是文化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面对班上近一半来自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与5名重点心理问题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不定期交流,搭建起信任的桥梁。

在教育和比赛的道路上,我和学生们也经历了许多挫折与成长。还记得第一次带队参加比赛,因时间紧迫、准备不充分,没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看着两名女学生眼眶泛红、流下泪水,我轻声安慰她们,在人生道路上,只要拼尽全力,即便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也无需后悔。后来,我们积极报名参加在广西柳州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渴望借助这个平台让内地的老师了解边疆地区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我们的风采。我们星夜兼程,队伍中的维吾尔族老师和孩子们,背着家乡的馕,24小时舟车劳顿却未曾说过辛苦。抵达后,当地学校贴心地为我们开通了清真窗口,但维吾尔族的老师和孩子们为了不给他人增添麻烦,依旧干吃了4天自己背着的馕,他们的质朴与坚韧令人深受感动。备赛期间,我和学生们全力以赴,认真总结之前参赛的不足之处,对每一个操作步骤细节都反复练习,力求尽善尽美。
最终,学生们不负众望,取得了本科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我也因此获得了“优秀指导老师”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作为援疆教师,我深知自己不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名社会服务者。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前往民丰社区、和田市残联、墨玉县妇幼保健院以及洛浦县妇幼保健院等地开展检验康复义诊活动。2024年3月,校党委发出植树治沙的号召,我积极响应,奔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在那里,我与同伴们齐心协力,挥汗如雨,种下一棵棵承载着希望的树苗。我们期待这些树苗能在沙漠中顽强扎根,茁壮成长,为和田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防线。同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党委与团委共同发起了“党团共建,情系边疆”援新疆和田地区爱心物资捐赠活动。院里组织热心同事为和田滨河社区捐赠了大量书籍和衣物,我也从自身做起,积极响应。
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田市区西南方向100公里外,跨过昆仑山就是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陈祥榕烈士英勇无畏,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当地有一条“问勇路”。我们组织师生前往,在这条路上感悟烈士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将爱国精神融入日常,传承英雄精神。

时光匆匆,援疆工作接近尾声。记得在最后一堂课上,正当我如往常一样准备讲课时,班长手捧鲜花向我走来,随后几位学生端着两个插着蜡烛的精致蛋糕走上来。学生们坚定而真挚的声音响起:“老师,您跨越4000公里来到和田,为边疆的教育作出贡献。虽然我们新疆的孩子基础比较薄弱,但是老师您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对我们进行帮带、辅导,我们检验四班58个人都记在心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我们希望老师在今后的生活心想事成、家庭美满幸福、工作蒸蒸日上,遇到您这样的恩师是我们每个人的荣幸,谢谢老师!”
那一刻,我心中满是惊喜与感动,眼眶微微泛红。这份饱含学生心意的鲜花、蛋糕以及温暖祝福让我感到,这段援疆历程不仅传播了知识,更收获了学生们珍贵而美好的情谊。这份特别的礼物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2024年最温暖的回忆。

记得临走时,一位当地领导紧紧握着我的手,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地说道:“你啊,以后肯定会患上‘援疆病’的。” 我心中涌起好奇,不禁追问:“什么是‘援疆病’呢?” 他解释道:“这‘援疆病’啊,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眷恋,是对新疆广袤大地的深深思念,是在这片土地上与并肩作战的同事们结下的肝胆相照的情谊,也是和学生们之间那份纯粹而又深厚的师生情。”
如今,我回到济南已经有一段日子了,真真切切地觉得自己好像患上了“援疆病”。一旦在新疆这片充满魅力与希望的土地上留下足迹,这份情感便会如藤蔓般在心底肆意生长,难以割舍。
在新疆,我学会了勇敢、坚韧、奉献,同时也收获了成长、友谊和感动。衷心感谢新疆和田学院、和田地委的领导同事,感谢我亲爱的孩子们,感谢山东大学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助力新疆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播撒更多的知识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