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树叶簌簌作响,我看着屏幕上“最美笔记一等奖”名单中自己的名字,摩挲着慕课笔记本。这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本,像一叶载满星光的小舟,记录了心理委员14节慕课学习中满满的收获和感悟。

专题一“心理委员工作职责与角色定位”像暗夜里的灯塔。我们既不是全知全能的疗愈师,也不是冷眼旁观的路人,而是用倾听搭建心桥的同行者。我们应坚守保密原则,积极履行自身观察、记录、报告、援助的职责,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者、心理危机问题学生的发现者、心理健康的支持者和自身心理健康的示范者。

专题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重要事件”像展开不同心理诱因的星图。那些看似平常的家庭关系、宿舍关系、专业与学习适应问题等,在课程中化作具体坐标。理论学习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让我们在看见他人愁眉不展时,能关注到背后可能的原因。

心理健康不是永远快乐,而是拥有修复的能力。专题三“心理健康的标准”重新定义了我对“标准”的认知。学习心理健康标准、健康情绪标准和人际和谐交往,让我能更好地去察觉自身和身边同学的情绪变化及情绪问题。心理成长如同种树,既要修剪病枝,也要包容歪斜的树干;真正的健康,是在风雨中依然保持生长的韧性。
合上笔记本时,暮色已爬上书桌。那些曾让我困惑的“边界感”问题,在课程中找到了解答。感谢学校和学院为我们搭建如此珍贵的成长平台。这段学习经历,既是我个人蜕变的契机,更是践行“心理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我深知,这份沉甸甸的奖项,不是终点而是新航程的起点。这十四个专题的学习,像在我心灵地图上点亮了十四盏明灯。而我将带着这十四盏心灯,继续在人际海洋上做温暖的导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