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22日,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孙甘露做客“人文纵横”学术讲座,于中心校区以访谈形式开展“从先锋写作到红色史诗”专题文学讲座。文学院院长黄发有教授主持活动。

黄发有对孙甘露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其在先锋文学及红色史诗领域的创作成就予以高度评价。在访谈环节,黄发有从文学创作的地缘渊源、先锋文学的形式实验、红色史诗的历史重构等多维度切入,并融合对《千里江山图》《呼吸》等具体作品的思考与孙甘露展开深度对话。
孙甘露谈到,父辈的革命基因始终是创作的隐性线索,故土的精神牵绊始终流淌在血液里。回溯1980年代的先锋文学,孙甘露认为这种“语言实验”是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的,对于形式极限的探索具有现实意义。而对于红色题材创作,孙甘露指出,要在史料考据与文学想象中保持平衡,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作为创作者,要保持耐心、逐渐积累,并就《千里江山图》的创作思路、人物塑造、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


讲座在威海校区、青岛校区同步设立视频分会场,引发我校师生热烈反响。孙甘露与黄发有教授的对谈深入浅出,揭开了文学的神秘面纱,引导师生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与思考,同时启迪和鼓励了青年创作者,为校园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孙甘露,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呼吸》,中短篇小说集《时间玩偶》,随笔集《我又听到了郊区的声音》、《时光硬币的两面》,访谈录《被折叠的时间》,纪录片《此地是他乡》等。作品曾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上海青年文学奖等,有英、法、日、俄、韩、罗马尼亚等多种译本。
“人文纵横”学术讲座创立于2004年,是由山东大学团委发起、校院协同打造的精品人文品牌活动。立足人文精神传承与创新,以“融通古今、对话中西、启迪思想、涵育情怀”为宗旨,阐扬人文经典的时代价值,搭建人文与科技的对话桥梁,营造开放包容的思辨场域,助力新时代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拓展人文视野、砥砺批判思维。
【供稿单位:校团委 文学院 作者:南东周 宋海涛 袁萍 摄影:校团委 文学院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穆楠 董宇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