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别忘了教学是老师的主业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23日 10:43  点击次数:

\
  [本站讯]2011年9月的一天清晨,当山大校园沉浸在一片喜迎校庆的忙碌氛围中时,一名步履矫健的老者走进他在知新楼的办公室,翻开学生刚刚递交的作业,逐字逐句地批改起来。这位先生执教30余年,担任过北大中文系主任、北大出版社总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现在还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去年9月受聘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他,就是温儒敏先生。
  深色休闲衣裤,笑容亲切温暖。质朴、儒雅,是温儒敏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的办公室简单而整齐,桌上摆放着各种书刊、资料,书橱中摆满从北京家中搬来的书籍。午后的阳光挥洒入帘,屋内敞亮而宁静。与人交谈中的温儒敏,温和专注,却又思维敏捷。

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

  “我初到山大跟学校领导见面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给我布置任务,我自己提出要给本科生上点课。”在温儒敏看来,现在很多老师当了教授,有点名气,就不再给本科生上课,精力也不再放在教学上,这是高校教育一个非常值得担忧的问题。“在我看来,大学老师给本科生上课是天经地义的。”他这样解释着自己的行为。
  来山大报到后的第二周,温儒敏就开始给中文系三年级的本科生上课。这门《现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是中文系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每每上课,教室内总是座无虚席,更有许多其他院系、年级的学生前来“蹭课”。温儒敏讲课总是先考虑学生能得到什么。他对文学史课做了大胆改革,把它与写作、评论结合起来,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力求“每课一得”,不只是知识,更有能力的提升。很多听过课的学生感叹:“听先生的课,能学到很实在的东西,眼界打开了,路子找到了。”
  120多名学生选了这门课。温儒敏布置了两次作业,要求每人写300字短文,聚焦一个问题,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并要求手写,不搞网上拼贴。这种办法很特别,要的就是思维训练。每篇作业温儒敏都要亲自阅审,有针对性地写下评语。“我不能交给助教去改。我改,学生感受不一样。120多份作业,一遍下来要花20个小时,可是很满足。”这种“满足”远远超过物质所能带来的充裕,是身为教师才能体会的独特享受。正因为对教学的投入和执着,温儒敏来山大不久,便赢得了文学院师生的钦佩。
  “当今拜金主义流行,学术管理体制又比较僵硬,弄得大家很浮躁,都不怎么安心教学。”对于当下的本科教育,温儒敏不无担忧。不少大学、院系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申报项目、争取奖项上,“泡沫”不少,腾不出精力真正关心教学这个主业。“我们怎样当老师?本来不是问题,但现在就成了个问题。”温儒敏说:“我也不知道怎样当,但起码要有职业操守,要想着学生的未来,有责任心。”在他看来,相对于科研,现在不被看重的是教学。“学校要有硬指标保证教学,而老师也别忘了,自己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
  社会媒体对温儒敏在山大给本科生上课的事给予了很大关注。其实,温儒敏不是到山大才给本科生上课。在北大任教30多年,他也一直坚持这么做。除此之外,他还做行政工作,科研也不耽误。他认为,好老师是应当科研、教学双肩挑的。而他也在这两方面分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十多种著作出版,其中和钱理群等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发行百万册,被认为是最近20年本学科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2008年荣获国家教学名师奖。

有学科特色 山大就能脱颖而出

  温儒敏曾经说,自己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山大这个响亮的名字。而在来到山大后,他更是切实感受了这所学校的文化底蕴、淳厚学风。在他看来,“山大是一所有历史、有涵养、有格调的学校”。
  当谈及学校正努力推进本科教学模式改革时,温儒敏赞不绝口:“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人才,评价一所大学的水平有多重标准,最核心的就是看本科教育。”
  温儒敏认为,综合型大学要想保持自己的特色,坚持自身传统和人文精神不可或缺。这些年,全国很多大学进行了合并、扩张,“这是个重新洗牌的时机。”温儒敏认为,现在各个大学的办学特色正在消失,彼此水平相对接近,大家都在差不多的水平线上重新发动,所以,谁能跻身一流,就看未来几年十几年,能否形成属于自己的显著的办学特色,是否有独一无二或者在世界同一领域引人瞩目的学科队伍与成就。“山大应稳住阵脚,沉下心来,重视教学,逐步形成本校的学科特色。”
  另一方面,温儒敏也对学校打造通识教育基地的举措表示认同。通识教育使学生自由“游走”在各学科间,中文系的学生可以听物理系的课,材料学院的学生也可以参加文学院的诗歌朗诵、读书会,由此密切院系间的交流,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不可重复之美
 
   面对当代大学生,温儒敏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大学几年,在整个人生历程中很短暂,“含金量”却最高,有“不可重复之美”,别急功近利,别浮躁,要沉下心来,学习真本事,好好享受这一段人生。
  谈到大学生的生活与思想状况,温儒敏尖锐地指出了一个问题:思想教育不能代替人生观的教育。
  在温儒敏看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很重要,但是还不够,思想道德教育并不能取代人生观教育。如何看待生命?人生价值由什么决定?还有涉及生、死、善待自然等终极关怀的问题,都是人生观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人生观教育缺失,而思想道德教育有些僵化,进入不到青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很多东西在课堂上讲了,一下课就被学生颠覆了。”温儒敏谈到,我们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信念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他们找不到依持,就会迷惘,陷于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和世俗文化的大潮,应当改革现在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课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加强人生观教育,贴近学生实际,讲求实效。“其实,通识教育可以和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温儒敏认为,无论是文科理科,都应要求学生读一些中外的经典作品。他还在自己的博客上为大学生开了一个通识教育基本书目,一共20本。温儒敏说,大学期间除了接触专业,还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养成读书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终生的习惯与生活方式,“这是为学生的人生打底子的事情”。
  温儒敏对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现在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以前不同,他们几乎一切都依赖网络,有什么不明白就找百度,方便是方便了,但容易形成网络依赖症,造成思维碎片化、平面化,没有分寸感与历史感。“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是有影响的。”温儒敏提醒,要关注这个问题,上课或者读书,都要让学生有必要的思维训练,有感觉,有体验,有投入,学会辩证、逻辑地看待问题。
  温儒敏不是那种满足于只在象牙塔中做点学问的学者,他始终认为学术必须关切社会。这些年,他除了从事文学史研究,还用相当精力关注基础教育,担任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这些都是影响很大很切实的工作。他到各地中小学听课评课,参与教师培训,还担任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两年前,《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出版,书的封底印了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喊喊口号或者写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改革就难得多,在教育领域哪怕是一寸的改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光批评抱怨不行,还要了解社会,多做建设工作。”在温儒敏看来,只要大家都少抱怨,多做事,风气就会好一些,社会就会不断进步。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娄菲 夏芊芊 图/刘婷婷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