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大医精诚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29日 11:42  点击次数:

\
  承百年山医之厚望,寻医学院精神之渊源,我们慕名约访了山东省立医院血液内科奠基人徐功立教授。与徐功立教授相见,令我们惊叹不已的是他的谈吐风度、思维清晰缜密、语言风趣敏捷,让人丝毫联想不到这是一位80岁的耄耋老人。不仅如此,徐功立教授没有任何架子,反而为我们这些“晚晚辈”端茶倒水,殷勤地招待我们,这让我们着实惶恐。其实,相对于“徐教授”这个称谓,我们更喜欢称他“徐老”,他那儒雅、谦和的态度,让我们备感亲切。就这样,访谈在一片舒和的气氛中延展开来。

山医源缘 风采少年
  徐功立教授生于30年代初江苏苏州的一个古老小镇。少年时,跟许多同时代的年青人一样,满眼家国离难、山河破碎的景象,内心都积压着挽救危亡、报效祖国的炙热理想,期待着能够一展抱负。徐老年轻时便对医学报国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心想在医学院求学。然而这段求学经历却几经周折,令徐老今天忆起都颇感心潮难平。当时由于自己的西学基础教育不系统,中学时物理、化学、几何底子薄,高考考得不理想,幸好生物一科发挥出色,才得以就读教会兴办的东吴大学生物系,希望学成之后转入协和医学院。解放后东吴大学迁台,徐功立通过重新考试进入南京大学医学院,1952年又由全国性的学科调整和院系合并转至新成立的山东医学院,终于踏入医学的殿堂,遂了生平之理想,由此便与山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忆起当年的大学生活,徐老感慨万分:“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他对学生的影响绝对是全方面的,小到知识学问,大到人生观、德行操守,都将影响其一生”。徐功立教授谈起当时学院的名师:如山东省普通外科学奠基人李兆亭教授、眼科专家孙桂玉教授、解剖教研室张继兰教授、内科学尹成蔚教授、妇产科苏应宽教授等,他们的谆谆教诲及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孜孜追求,给年青的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传教的楷模。
  建国初的大学里,风气开明,积极向上,而徐老绝对称得上是“多面手”,学习、工作、文艺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徐老颇有兴味地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受苏联风气影响,学校交际舞盛行,学生术业、文体兼工,课余生活很丰富。而徐老擅长拉小提琴,还会演奏一点小号、手风琴和钢琴,是学院学生小乐队的主要成员,经常受邀参加学校、市里的演出并每每“载誉归来”。徐老还讲到,那时由于没有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学生们课余都进行户外活动,大多每天都坚持体育锻炼,时间充裕时学生团体还会经常组织骑车或远足郊游,大家在大自然中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乐天的性格和集体主义意识。当然,属于大学生的浪漫生活情调似乎也不缺乏,现在想起当时的生活,徐老还对学校门外小饭馆的高唐米粉、济南油旋等夜宵情有独钟。

下乡历练 别样收获
  1958年,全国掀起“上山下乡”的热潮,新婚不久的徐功立教授就被“下放”到德州市中心医院。那段特殊的岁月,许多人可能都不愿提及。徐老的脸上却漾起微笑,似乎非常感激这段特别的岁月。
  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徐老凭借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热情投入的岗位责任感,迅速成长为一名全能医师:内科、儿科、皮肤科等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都在扎扎实实的临床实践中变得精通,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也积累了很多珍贵的经验和心得。徐老认为,作为一名医生,绝对没有权利选择病人,恰恰相反,正是病人逼着自己学习、成长。医生有救治患者的天职,在那时的社会风气和医疗条件下,医生的角色就是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化身,“要知道你是他们的希望。所以为了医治好病人,必须不断学习、实践,尽力提高自己医学诊疗水平!”徐老坚定地说。
  而在下放工作的几年中,为了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拉车、赶驴、做农活、种菜,农家人经历的生活徐老样样都没有错过。条件艰苦,他却没有怨言,只用爽朗的笑声感谢这段特殊的历练。

中西结合 善治疑难
  很多人都知道徐老治病中西医结合,善治疑难杂病。其实年轻时徐功立便对传统中医学很感兴趣,中学时上学路上经过书店,他常买回中医书籍学习。后来文革期间,他生活清贫,闲赋在家,一边以糊纸盒为生,一边以广阅中医书籍为乐,积累了很多中医药知识。1960年徐功立调回济南到省立医院,被分至血液科。当时医院的血液病、内分泌病、风湿代谢疾病还在一个科室。回想起来,徐老感叹当时血液科病号数量多,疑难病症也多,每天门诊平均要看病人60多例,常常下午1点半上班,7点多都下不了班,看完门诊后,大门都上锁了。大量的急难病症摆在面前,年青的徐功立并没有视之为畏途,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多年积累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被他深入挖掘、大胆应用,取得了很多超出预期的疗效。
  徐老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很多血液疾病的治疗效果中胜过单纯的西医或中医疗法,这也是他结合中医传统典籍和长期的医疗实践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常常在具体医疗工作中起到独特作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中西医结合从而“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即在西医辨病后,不失时机地以中医辅以系统治疗,更有利于在确定诊断的基础上提高疗效。例如一些过敏性紫癜对激素治疗无效或效果较差的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又如徐老根据传统验方做出科学调整后研制出独特的方剂,用于治疗一些特发性发热的患者,常常只开一副中药便可退热。

高尚医德 学无止境
  谈到做医生的体会,徐老说:“做医生有两大原则:一是要仁心仁术,二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要多为病号着想,很多病号是从乡下赶来,到医院已经很晚了,看不上专家门诊就白跑一趟了,我宁可耽误一会儿吃饭的时间也要让所有来找我的病号看完病再下班。”多年来,徐老治病一直都尽量应用最便宜管用的药品,他曾诊疗过的一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住不起院的白血病患者,为了帮病人节省有限的医药费,徐老就在门诊单纯开药治疗,甚至患者一时买不起药时,他交给患者200元去买药,患者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白血病得到了完全的控制。
  采访中,我们无时不刻不感受到,徐功立教授始终将“病人”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他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很深,“从来没有不讲理的病人,只有不通情达理的医生”。在他看来,病人来找你,出发点只是想看好病,如果病人有什么不通情达理的地方,一定是医生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好,没有为病人细致考虑,作为医生一定要站到病人的角度去理解病人。
  对于年轻医生的成长,徐老建议我们要“虚心学习,好问笃行”。在临床学习中要做到(1)系统学习,按部就班。(2)临床过程中遇到什么攻什么,在门诊、临床碰到困难,回去及时翻书。(3)勤记工作日志,仔细温习体会。(4)分管病人,必亲自认真查体,事必躬亲可极大降低误诊率。徐老曾是医院里订阅医学杂志最多的教授,直到现在仍坚持每周查房,每天看一点医学杂志。
  仁心仁术,上善若水,学无止境。徐老身上焕发的大医品质折射着百年山医“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精神,百年山医培育出无数为祖国医学事业奋斗不止的学子,作为后来者的我们愿承载山医百年的精神,于医海之涯,扬帆起航。
  附徐老赠言: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一名白衣战士,应学习不止,奋斗不止。
  徐功立:
  男,1931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6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山东省立医院博士生导师,血液科、肿瘤研究治疗中心教授,会诊中心首席专家,山东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输血协会常务理事,山东抗癌学会恶性血液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旅游协会医学顾问,《中华中西医》杂志编常务编委。在5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始终坚持以“病人为本”,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作为学科带头人,徐功立教授始终坚持学习、不断钻研,创造性发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新方法,不仅对血液肿瘤的诊治研究有较深的造诣,而且对内科系统疑难杂症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首先发现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缓解后的局部残留病灶,并探索研究其治疗措施;有三项科研课题获省科技进步奖和省医学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综述60余篇,主审专著二部,参编三部,主编《血液病与肿瘤诊治及实验技术》一书。2002年被山东省立医院授于“首批杰出学术带头人”荣誉称号。

【供稿单位:医学院    作者:商亮 孙健 党鑫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佳奇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