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在岩土上创新学风的人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13日 11:16  点击次数:

    [本站讯]在山东大学,有这样一位教授。工作中,他思路开阔,极具开拓性;学术上,他潜心研究,硕果累累;生活间,他谦和热情,很有亲和力。
     他,就是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院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术才教授。
    
建人才培养和科研平台

     10年前,李术才毅然放弃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的优厚待遇,像一只义无反顾的雄鹰,从武汉飞到济南,在山东大学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
     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建立之初,面临着资金、人员、场所、设备等种种困难。但是,这并没有让李术才退缩。凭着忘我的奋斗精神及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勇气,他和中心团队,仅用三年的时间就申请获得了2个博士点,使人才培养和科研有了一个平台。作为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他又想尽一切办法招贤纳才,使岩土中心由成立之初的2人发展到13人的规模。如今,岩土中心已是一支具有凝聚力、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目前,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开创了四个前沿研究方向:岩体力学特性和施工过程力学、岩体锚固特性和优化、海底隧道设计理论和隧道施工期超前预报。岩土中心建立以来,先后获得863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点基金2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
    
让科研更具“创新性”

     李术才形象地把他的科研和医学联系起来:“石头就像人体,它的断裂或者损伤就像人体发生了疾病,我们也像医生一样,会使用CT设备透视石头的裂纹,对病症作出诊断,在需要的地方用锚杆和锚索加固,锚杆和锚索就好比治病的药。”
     在李术才眼里,岩石的裂隙就好像一道伤口,它不仅在平面的方向展开,也在纵深的方向延伸。以往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岩石裂隙二维平面的研究上,李术才带领的科研团队却发现了岩石三维裂隙扩展破坏的模式和规律。
     虽然用锚杆锚链加固岩层的方法不是我国工程界的首创,但是加锚方法的优化一直在探索之中。李术才建立了加锚裂隙岩体力学稳定性分析方法,发展了工程上可用而又有效的计算模型。这项成果被应用到许多重大水电工程和隧道工程中,如小浪底水电站、三峡工程、溪落渡水电站、水布垭水电站、台湾软岩隧道等。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中,他用该理论成功地进行了三峡船闸中隔墩和直立墙的岩层预测分析,结束了国内关于三峡船闸变形的争论,避免了增打大量锚杆和锚索,节约了4000多万元的投资。这项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除此之外,李术才还提出了我国海底隧道最小岩石厚度分析方法和体系,确定了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和第二条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首次提出了隧道前方含水量定性定量识别方法,研发了三套超前预报设备,在沪蓉西高速公路隧道群、青岛海底隧道、锦屏二级水电站、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广州地铁等重大重点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和推广,避免了重大工程灾害发生,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依托研究成果,李术才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让同学深感“亲和力”

     有同学这样评价李术才教授:在他身上,治学的严谨和为人处事的随和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对待科研,诚恳严谨;待人接物,随和亲切。
     李术才常说:“人之成才,非一日功夫。”对待学生,就像对待神圣的科研,李术才没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在生活中,他和蔼可亲,像一个随和的大哥哥。学生们有什么问题都喜欢跟他交流。每年元旦,他还会邀请自己的研究生共度佳节,以此让这些出门在外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很多学生毕业后,仍对李术才的亲切难以忘怀。
     李术才曾多次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给学生作报告。从他们的研究过程中、从那一项项的科研成果中,学生们看到了自己专业的美好未来。他的报告激发了同学们对学好自己专业的信心。许多同学说,面对面地与院长交流,感觉他非常随和,让人认定他是一辈子的朋友。

【供稿单位:《光明日报》2011年10月08日04    作者:赵秋丽 王立强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