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齐鲁赤子心 精诚为天使

发布日期:2011年09月15日 16:16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迎着炎炎夏日里难得的清凉,在清晨的曦光中,我们带着“百年寻踪”的任务,来到了山东省立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寻访山东大学医学院的校友——汪翼。激动和略微的紧张将我们的心塞得满满的,这位荣获过全国巾帼建功模范院长、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师、山东大学教学名师和育才功勋的教授,会是什么模样呢?这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汪老师,让我们一路遐想。
  到达目的地后,敲门而入,汪老师十分热情地迎上来。她乌黑的头发挽成一个髻,穿着整洁的白大褂,身材略显瘦削,干练而又神采奕奕。环顾汪老师的办公室,东墙一排书柜里整整齐齐摆满了各种书籍,中间办公桌上的物品井然有序,精致沙发旁立着小巧翠绿的盆栽,所有这一切都透露出主人的利索个性。同行师姐把我们精心制作的纪念册送给汪老师,她立即饶有兴致地翻看起来。看到年青的医学生们写给自己的真诚祝福,她连连道谢;看到纪念册中母校教学楼和中心花园的照片、校园里各种树叶的标本,汪老师像孩子般惊喜,她说:“想不到,你们把美丽的校园带到了我的身边,太珍贵了。我一定好好珍藏!”
  在被问及是怀着怎样的理想和抱负选择医学道路时,汪老师笑了,称自己主要是受了环境和家庭的影响。汪老师的母亲上世纪三十年代毕业于当时与齐鲁大学医学院齐名的教会学校——湘雅医学院,五十年代曾先后在省立医院和附属医院(今齐鲁医院)工作过。汪老师小时候在医学院现在的东村住过六、七年,和医学院的情缘从那时起就开始生根发芽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生的多姿风采、教师们的儒雅认真、校园的宁静苍翠、教学楼的古朴厚重,极大地影响了汪老师的选择。“我现在还能常常在校园里看到老齐鲁的影子”,汪老师这样说着的时候,在场每个人都能听出她对医学院的深厚感情。这座校园是她一辈子没有离开过的地方。
  上个世纪中期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医学教育界一直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的说法,这也曾是每一个齐鲁人的骄傲。汪老师说,当时山东医学院是卫生部部属院校,其前身齐鲁大学是解放前国内最早成立的13所教会高校之一,齐鲁大学医学院也是国内影响最大的医学学科。那时学院每年只招收很少学生,要求严格,质量很高,形成了独特的校风和教育理念。建国后,三校合一形成山东医学院,校风和学风都经过了充分的扬弃,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多年来一直在全国众多医学院校中稳列前十,是真正的“老牌”名校。说到这里时,汪老师眼神里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骄傲。的确,中国的知识分子是讲究“出身”的,母校意味着学术和心灵上的归属之地,是至高无上的,与个人的学术荣誉终身联系在一起。
  谈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汪老师首先用“静美”一词来形容当时的山医校园环境,就是在美丽的校园中蕴藏着一种沉静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于山医不事张扬、朴实的校风和学风。访谈中,汪老师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她的学习生活。面对繁重的医学专业课业,在大批优秀老师的指导下,在《大众医学》等科普读物的陪伴下,汪老师找到了开启医学思维的钥匙和强化记忆的窍门,激发了主观能动性,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当时医学院有太多优秀老师,教过我的就有生物学的郭益寿老师、生物化学的李赞文老师、解剖学的翟云老师、组织胚胎学的江启元老师……”汪老师列举着自己的授业恩师,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学时代。那时的汪翼不仅在功课上名列前茅,年年将“优秀学生”的荣誉揽入囊中,还是学生会的文娱部长和学校广播站的广播员。文娱部负责每周六在校礼堂或露天操场放映电影,并组织校内文艺会演、校际间联欢、慰问解放军和医院病员等。谈到这段经历时,汪老师好像有讲不完的回忆。那时,校园广播无疑是非网络时代里一抹亮丽的色彩,每天就餐时的广播不仅是同学们了解国内外大事和校园生活的窗口,还是收听音乐、放松心情的一大渠道。在几年的学生播音员生涯中,汪翼一直与同学孙靖忠搭档,而后来孙靖中教授也成为享誉国内普外科界的医学大家。说到这里,汪老师现场来了一段:“本次播音到此结束,是由靖忠、汪翼播送的。谢谢您的收听。”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别回忆,青春的美好记忆令这位66岁的教授精神焕发。最近,趵突泉校区又恢复学生广播站,与几十年前的电波遥相呼应,那回荡在学生生活区的青春声线天天响起,这是属于我们几代医学院人共同拥有的无法褪色的纪念。
  汪老师的大学时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教育界受到了巨大冲击,“读书无用论”充斥了整个中国,很多学校都处于瘫痪状态。“当时我们医学院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学校生活有什么变化吗?”面对我们的好奇和问题,汪老师收起了微笑,表情有些凝重,将当时的情况缓缓道来:“那是全国性的运动,我们学校也不可能幸免,当时的学校状况就是瘫痪、混乱。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学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迅即我们学校也卷入了文革运动,师生们分成‘造反’和‘保守’两大派,整个局势变得复杂、难以掌控,正常学习生活完全被打乱。那个时候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游离于这场浩劫之外。最混乱的日子在学校持续了一年,我们63年级的临床实习也整整推迟了一年。”即使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汪老师也没有动摇好好学习的信念,她相信这种局面不会长久。“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动乱,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教育。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这是永恒不变的。否则,怎么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文革时期,汪老师一直坚持自学,包括英语。这种睿智、高远的眼光,对学习目标的明确定位和持之以恒的求知态度,着实令人佩服。
  汪老师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活都是在山医度过的,毕业后成为学校的临床教师,从2004年起担任医学院的副院长。谈到对医学院的感情,汪老师深情地说:“在我的心中,山医是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可以代替的,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摇篮、我的根。山医给了我事业的开始,一直培养、引导、支持着我,是我一路走来的依靠。”真挚的话语表达了一位老山医人对母校的深情厚谊,40多年的恋恋情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母校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港湾、精神归宿,她在学子心中就如家一般,不可取代。谈到山医的精神灵魂时,汪老师作了这样的概括:精诚。“学业求精、医术求精;学风求诚、服务求诚。大医精诚,我们的百年老校出了那么多名医大家,哪一个能离开精诚二字?”一席话使听者醍醐灌顶。
  提及基层工作经历,汪老师说医生下基层锻炼很有必要,体验老百姓是多么缺医少药、生活多么艰苦、对医生多么尊重,就会知道医生肩负的担子有多重。同时,在基层工作也能学到很多在书本或大医院里学不到的医学技能。汪老师同时也认为,年轻医生下基层前应首先在有一定条件和水平的大医院完成规范化培训,这样有利于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规范的医疗行为。做一名好医生,往往只是需要多一分责任,多一分爱心。
  访谈很快结束了,临别前,大家站在研究生亲手书写、送给汪老师的“桃李天下,德高韵清”的匾额前留影。“桃李满天下”,汪老师用她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影响和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她的人格魅力会继续在更多的学生中散发光芒,让越来越多人向她学习、向她靠拢,为振兴山东大学而努力,而奋斗!
  汪翼简介:
  汪翼,女,1945年生,原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儿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69年7月于原山东医学院临床医学(六年制)专业学习,1982年获儿科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山东省立医院工作。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心血管学组委员,山东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级及省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专家委员会专家,山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副组长,山东省学生营养促进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兼《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小儿急救医学》、《山东医药》、《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小儿心血管和儿童保健专业,在小儿心肌炎、心肌病以及儿童肥胖症、糖尿病等动脉硬化高危儿童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早期干预等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自2000年以来,共指导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6名。教学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性、创新性,将其医学成果应用于教学中,200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师”。曾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模范院长、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供稿单位:医学院    作者:寇冠军 郭曦滢 王法俊 魏然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