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不断弘扬和谐理念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终生

发布日期:2011年03月31日 09: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走进中心校区5号楼一间最普通的房间,仿佛走进了一个书的海洋,除了供人坐的椅子之外,到处是书。床上、柜子上、地上……一摞摞、一捆捆,堆得很高,散发着浓浓的书香味。置身其间,没有逛图书馆的闲逸和洒脱,但确有高山仰止的崇敬。这就是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周来祥先生的办公室,在这里,周先生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记者:对山大此次聘任终身教授您有什么看法?受聘为山大第一批终身教授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周先生:首先,我对山东大学此次聘任终身教授的做法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这在山大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比较早的。在我国重点大学开始终身教授聘任制度,这将产生当前很大、以后很深远的影响,其意义非常之大。
    第一,这是和国际接轨。终身教授聘任制度在国外已经实行很多年了,而且效果也非常显著,特别是对于支持学术的发展,对于支持一个有前景的学者,有时间、条件和环境沉下心来坚持奋斗,并成就大业作用重大。国外有许多大学者,有重大发明创造的大家都是得益于终身教授这一制度的。同时,对于学校建设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一制度使得许多教授能够稳定在这个学校进行学术研究,不需要在其他俗务上浪费很多时间,使得学校的整体建设上升了一个台阶。因此,我觉得实行终身教授聘任制度无论是对学者本人还是学校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二,对于老学者来说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这可以使他有时间和条件来完成他未竞的心愿,把事业做的更大更强,换言之,这也就是造就大师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国总是埋怨没有大师,这不是偶然的。首先你没有给他提供良好的环境,当他快要成为大师的时候就退休了,或者让他忙于其他俗务,很显然他就失去了成为大师的契机。
    我在《文史哲》发表的一篇《谈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规律》的文章中谈到过,徐显明校长在一次文科学术会议上也谈到过,“我认为文科七十、八十岁才能成就大师。文理科不同,理科三、四十岁就可以有很大的创造。而文科,我觉得是三十入门,四十登堂,五十入室,六十立家,七十、八十才能成为大师或大家。”为什么呢?因为文科需要两个积累,第一个方面是社会经验的积累。文科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是不行的,因为文科是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的一种升华,没有这个方面的积累成不了大家;第二个方面是学问的积累。你不认认真真读上二十年、三十年的书搞不了文科,我读了一辈子的书,每天都紧紧张张的生活,我花的力气外人不知道,我儿子看了都害怕,说再也不敢搞文科了,他认为这太苦了。就是这样紧张得去学习读书,到现在八十一岁了仍然觉得读的书太少。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社会阅历和知识学问两个方面的积累。年龄短了,这两个方面都受到限制,阅历不足、知识不足,都难成大师。我现在经常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一些超前的,梦一般想法,只要自己身体好精力够,还可能做出更多的贡献。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一制度对文科学者成为大师、大学问家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第三,尤其对青年影响深远。我带过七十多个硕士生、博士生,当大学校长的就有八位,当文学院长的在山东省就有四位;当院长、处长这一级别的几十人,差不多都是教授、博导;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就和贡献。虽然我做了不少努力,也培养了许多有成就的学生,仍然有许多青年同志,包括我自己非常熟悉的亲朋,对我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第一就是疑问,常有人问我“先生,你忙了一辈子,你得到什么了呢?”到现在也不过还就是个教授,也不比其他教授工资高待遇好,直到现在节假日还要坐到办公室里搞研究,并且自己还很满足。他们说“你是不是有点‘傻’啊?”第二就是认为我这个学术没有前途,不能吸引青年,青年都不愿意跟着我们。这一点就是说青年看不到走学术道路的前途。而现在这一制度的施行,在整个学术界是开辟了一条道路,树立了一个范例,那就是你在高校里做出了贡献,也和其它岗位一样,可以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承认。
    青年人一方面羡慕高校的稳定,另一方面又都忍受不了高校的贫穷和寂寞。现在实行的这一制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待遇更高,条件更好,荣誉更高,这样可以坚定青年人在学术上立志奋进的决心。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我觉得这是个救命性的举措。现在我们这老一辈的已经很担心了,将来谁还会搞人文社会科学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社会科学,光顾着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能够成为世界的强国吗?我对此是怀疑的。因此这一制度对于青年学者将来的发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我和国内一些比较老的同志在一起的时候,经常考虑要不要给中央写封信,建议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多加考虑,怎么样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必须要有具体的措施。没有措施,光说不行。有了措施,不说都不要紧。比方说,院子里种上一棵大树,不用说不用喊,各种虫鸟都聚集过来了。生物界尚且如此,人也是这样。我们竖起终身教授这个表率以后,青年才俊们看到山东大学这一举措的好处,都会愿意到这里栖息、生长、繁衍。这就是我说的,给青年学者开辟一条道路、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的重大意义,也使得我们心中的忧虑减轻了不少。
    记者:学校提出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您有什么理解和看法呢?
    周先生:我认为学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很好,这样为山东大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的理解是,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从下面五个方面来做。第一是理念要一流,也就是说办学的目标要确定,要领先。我们学校几个时期确立的办学理念都很超前,比如1901年山东大学堂刚成立时提出的“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就很超前,现在看也不落后;还有近几年提出的“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目标,和今年确立的“在建校120周年初步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目标,都很超前,很先进。只有先进的理念确定了,才有努力的方向,才能把人心凝聚起来。第二是管理制度要一流。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要有一流的管理制度。要求政府真正地按照教育规律去管理,而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要避免行政部门对大学管得过严、过细,在法律层面确定“管办分离”,使学校与政府建立起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行政管理制度。第三是设备要一流。要最大限度的为教学和科研添设一流的设备,要把最好的办公用房分配给老师,并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具,要建立一流的教室,并要安装现代化的一些设备,还要建立教师休息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区域。第四是成果要一流。要有一流的成果,一切靠成果来说话。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没有一大批世界高水平的、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是不行的。这些成果要有原创性、基础性,还要有技术性。这些成果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建设。第五是学科要一流。要均衡发展文、理、医、工各学科,但又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这个很重要。要有一些在世界上有影响的顶尖学科,没有顶尖学科,不能算是世界一流大学。这就要求一方面有大师级的人物,没有几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师级人物,也不能称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些大师级的人物一方面要自己培养,要制定培养计划,进行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培养过程要动态管理,要有耐心,要有长期的打算,不能拔苗助长。另外引进人才要打破常规,要靠制度和环境创新。另一方面就是培养的学生要有独立思维,要有创新意识,要具有冒险精神和聪明才智,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终身学习和创造知识。
    这五个“一流”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设备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而成果和学科是结果,也是一流大学的标志。只有基础牢了,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果实丰硕了,也才能壮大基础。
    我当然也要竭尽全能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记者:作为“和谐美学”学派的祖师爷,您目前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是什么,主要在做哪些工作?在我校建设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您将致力于和谐美学学派哪些方面的发展?
    周先生:在被评为终身教授之后,我觉得,首先这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学校的最高荣誉,但更多的是感到一种压力,一种责任和使命。因此,我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了一种沉重,感到应该有更高的发展、更多的贡献,才能对得起学校的期望,对得起自己承担的责任。
    第一,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个新时代、新时期,如何根据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谐美学体系,这也是我已经着手在做的工作。第二,我还在着手把和谐美学引向更深入的层面,扩大其影响。首先是扩大其在人文社会科学这个范围内的影响,尤其是建立和谐哲学、和谐伦理学、和谐文化学等;其次是整理中华审美文化的传统,中华文化和谐精神的发展过程和理论贡献。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建设,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比较有体系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大系,把和谐精神贯彻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中。当然,这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够独立做到的。因为我正承担了一个国家项目“弘扬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其实也就是构建和谐文化。现在已经好多人参与这个工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一任务也很艰巨,也需要寻求各方面的支持。
    第三,寻求在新时代如何把和谐精神、和谐美学、和谐文化向社会扩展,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世界和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生活和实践进一步相结合,扩大它的影响。比如我们宣传和谐的美学观念,那么就是给每个人和谐追求的价值,就是告诉人要追求和谐,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前提就是要创造自己的和谐,不能每天被痛苦矛盾折磨。比如有很多人精神和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就是因为他们自我的精神不和谐。
    通过宣传和谐精神,告诉大家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生活做起,扩大到自己的人生态度,自己的行为世界,扩大到人与人的交往,培养每一个人从心理上、思想上、人生观、世界观上的一种和谐追求,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能起到基础的作用。《北京欢迎你》、《我和你》这些歌就写得很好,主要在于它们表达了一个“和”字,包括奥运会、世博会开幕式最后打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我们中华文化讲求的就是“天地人和”,我这个思想也是从这里来的,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色。
    第四,我们和谐美学不仅在国内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学派,在国际上亦然。与西方的矛盾哲学、矛盾文化,也就是更多的对立色彩的文化相比起来,中华的和谐文化,包括我们的和谐美学,就更加有特色。这就更需要我们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发挥舆论的支撑。这一点现在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世界上和谐的声音太少了。西方的文化都是极端化的,包括现代、后现代文化,其特点就是对立的极端,纯粹是从这一极端跳到那一个极端。比如西方的艺术派别,包括美学派别,就有现象学、结构主义、形式主义等,每一个都是和另一个绝对对立的。在这当中,我们的和谐文化就更显得重要,也更有特色,也更有中华民族的精神气度——宽大胸怀,包容一切的气度,所以我们要弘扬咱们的和谐文化。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尽个人绵薄之力,为我们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发挥我个人最大的努力,做出我最大的贡献。
    当然了,还有一点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学生,使我的学生走到这个行列里,和我的学生一起创造,一起成长。]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报    作者:封小萃 戴孝军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柏霖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