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陈峰教授:做有国际视野的新型学者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02日 11:42  点击次数:


     走出自己的科研路子
    年轻,这是记者见到陈峰的第一印象。这位出生于1975年的博士生导师,现在已经是山东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美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今年成为200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除此之外,他还被评为2009年度“大众报业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其实我是一向比较不看重这些,包括非常多的新闻报道也并不留意。现在我做的这些工作和获得的一点成就和荣誉,我个人觉得这都是份内事情和本职工作,都是和同事、学生一起努力得到的,同时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与关怀。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是国家重视人才发展的一种表现,这可以说是一种肯定。获得这个基金,重点还是自己的科研工作。”
    陈峰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核技术应用、导波光学与器件、非线性集成光学和波导激光等。 2000年以来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00余篇,多次应邀做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简单来说,我的研究就是离子注入技术,可以用在集成光子学和光通讯中。”陈峰教授谈到自己的研究时说:“这种技术的发展还是很有潜力的,下一步目标是如何推进它的应用。”
    陈峰认为应该转变科研思维:“就现在做研究来说,我自己就是由应试性人才到研究型人才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靠自己,不能完全依赖他人的帮助。导师会起非常大的作用,但更多的时候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了转变,才能够有自己的发展和成就。这应该就是我科研的一个体会吧,要转变自己的思维和方式,来适应新的科研环境,走出自己的科研路子。”
     教学是我份内的事情
    采访中,陈峰始终强调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只是踏踏实实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2005年,陈峰回到了山东大学物理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讲授《大学物理》、《力学实验》、《前沿讲座》、《离子注入光学效应》、《非线性光学》、《专业英语》等课程。
    当记者问起有没有特别的教学方法时,陈峰说:“我从事课堂教学主要是材料学院的公共课大学物理,这门课主要是面向工科的学生,相对于理科物理来说要浅一些。对我来说就是认真备课讲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吧。课程其实有些枯燥的,所以要尽量讲得生动一些,我会讲些合适的‘冷’笑话之类的来给学生提提神。”在教学工作中,陈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在校本科生均为80后、90后,从小接受素质教育,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自主学习性较强等特点,他根据学校课程设置,注重从学习思路和方法上指导同学们学习。
    在指导研究生方面,陈峰十分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研究方向,培养他们学习良好的研究方法,营造民主的学术讨论氛围。他指导的研究生曾获得过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中科院奖学金、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学金和光华奖学金。同时,对于每个学生所做的论文,陈峰都会严格把关,仔细指导并加以修改,以保证每一篇论文的质量,保证其课题组良好的声誉。
     我要感谢我的导师
    陈峰1997年考入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就读于凝聚态物理专业。作为一名研究生,他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克明教授,从事离子注入光波导的研究。学生时代的陈峰经常与王克明院士讨论学术问题,共同探讨科学问题。“现在的研究课题是跟王院士一起做的,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真正做研究的时候,有没有成果主要看自己的课题项目和导师的带领。今天能够在科研和教学上有一些成就,我非常的感谢导师给我铺下的这个路子,有时候我会觉得难以想象自己走到这一步,能够有这些个成就。”陈峰提起自己的老师时由衷地说。
    现在许多人经常谈到挑战权威的话题,陈峰也有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老一辈的学者在当时的设备条件下得出一些结论,有其时代的合理性,而技术尤其是自然科学技术的革新是很快的,我们的科研设备不断升级,思维也在不断进步,我们在新的条件下得出新的结论,某些时候可能会否定以前的结论,但是这并不是挑战权威。”他认为,我们应当考量不同的研究成果在历史上的贡献,不能简单的用现代的思维去评判当时的东西。“科研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他说。
     做有国际视野的新型学者
    2003年8月到2005年7月期间,由于在研究生阶段的丰硕研究成果,陈峰成功申请到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科研奖学金。成为一名洪堡学者,他在德国Clausthal工业大学进行了两年科学研究。
    在德国期间,陈峰研究的是一种对他来说全新的课题“离散光孤子”,涉及非线性光学、导波光学、光折变材料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知识。他很快适应了当地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将自己在国内研究的重点与新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首次报道了基于光伏机制的自焦散铌酸锂离散带隙光孤子的产生,并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光学类最权威的期刊之一Optics Express上。该论文于2005年发表,四年来已被 SCI引用近80次。
    这段在德国的学习交流对陈峰产生了深刻影响。“两年的德国学习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是学会了如何在国际环境下和不同国家的学者打交道,”他说:“科研工作不是自己闷头干,而是需要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
    他认为,现在国际交流是大趋势,放宽我们的国际视野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物理专业,国际合作非常多,这是国家项目和自己科研的要求。他说:“单就个人研究来说,加强交流来取长补短总是好事;而且我们现在做的科研有时候是要做一些具有国际性的贡献,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现在承担了更大的责任。而且自然科学的研究并不是追求非常现实和急切的利益,不一定能很快的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但是从事这些工作,与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也是我们国家的研究人员所应该担负的责任。”]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报    作者:赵晓妮 封小萃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凤娟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