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山大学者书法家王培元教授的艺术人生

发布日期:2010年01月22日 08:37  点击次数:


    [本站讯]早在几年之前,一位书画界的朋友曾与我谈山东大学有一位博学儒雅的书法家,他严谨治学做学问,著作等身;他克俭养德为师表,桃李满园春。他对书法痴迷若醉,泼墨恣意人生。他就是王培元,山东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
    王培元,山东临淄人,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王培元作品多是行书和隶书,行书的抒情性和隶书的内韵美同为中国书法艺术美学中最为精彩的潜质,在书家的表现中统一为文化精神的自觉,意绪、情怀、观念、精神不能仅仅为技术、市场等人为的因素所困囿。纵观王培元先生的作品,不论形、体、艺、境,俱能尽皆达意,无分雅俗皆能共赏。不难看出,在他的行书作品中,少了一种机械的操作和僵硬的格局,他用一种随意和散淡再加上用墨、用笔的灵活,从而赋予作品以灵性和生动的活力。
    "学者书法不仅讲求书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学者书法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文化,同时也是学者对汉文字的美化和文化化(季羡林语)。"王培元的书法艺术炉火纯青,不仅基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得意于他对中华书艺的领略感悟,来自于他在书法领域里的探索开拓和独辟蹊径,更得益于他自幼练笔的基本功和对书法艺术的一生眷恋和执着追求。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王培元先生就师从当代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蒋维崧研习书法。在读研期间,他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去恩师家学习,一起和蒋先生探讨书法创作。在此基础上大量的文化学识储备,奠定了他此后几十年艺术创作的学养根基。
    在与王培元的攀谈中,我领略了一位书法家的艺术风范。他的人品、师德、书品在山大几乎是人人皆知。王培元为人坦然,豪爽、大度,尤擅饮酒,被人称之为酒仙似的人物。曾有朋友问先生最喜欢什么? 王培元大笑,侧面注目坐在一旁的夫人。朋友又问其次呢? “看书!”先生如是说。再次呢?“酒!”好友说的!先生随然一笑……
    说起酒事,听王培元先生的夫人说,每次赴宴,不论是哪位朋友请客,带酒的一定是王培元。这说的是现在,以前生活不好,家里的好酒不多,先生都是把好酒用来宴客或带出赴宴,自己在家买酒喝。
    随着王培元艺术功力的不断提升,其书法作品的市场价值也日渐凸显。面对火爆的收藏热,王培元却看得很平淡,对自己的作品从不吝啬,仅一次日本之行,他就馈赠给友人十几幅作品。2009年5月汶川地震期间,身为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的王培元发动山大的书画家捐赠了书画作品80多幅,给灾区人民带去了缕缕春意……
    如今王培元已年过六旬,身为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和文学院教授的他,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先秦两汉古文学以及文献学书法学都是他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专长。在几十年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生涯中,他的学术论著已有多部出版,由他担任主编或副主编,编写了近10多本约5000万字的学术专著,填补了先秦文学研究的多项空白,成为齐鲁文化走向世界的纽带和桥梁。他历经数年呕心沥血的结晶--一部约800万字的《中华大典文学典-先秦西汉文学分卷》,已完成出版问世,这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传世名典。他忠诚于人类的教育事业,培养的学生也是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栋梁之才。
    王培元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著书立转,而爱好是书道。在他看来,对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对学识的日积月累,是书法艺术本身的必然性要求。一个书法家本身的文化素养对书法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无形之中展开的。从书者对书写内容的把握与体悟,对书法内涵的理解,以及内心情感的表达与文化审美理念的提高,都起到一种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多方面的积累,王培元才成为一个合格的学者型书法家。]

【供稿单位:新华网山东频道    作者:李旭昊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