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耐得寂寞 卧薪尝胆 十年磨一剑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19日 11:27  点击次数:


    记者:刘老师您好!
    能够当选为国务院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标志着您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水平及您本人在学术界的学术地位。新学期开始,徐校长对今后学校发展提出很多设想,我们希望听听您的意见。
    刘玉安:谈到学校发展,从全校层面来说,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学科发展是第一位的。在学科发展问题上,我感觉最重要的是不能急功近利。记得前些年讨论、征集校训时,我曾提出自己的意见。我认为校训应当体现山大的特色。山东大学一向致力于培养全国最优秀的本科生,不是没道理。山大学生一直非常刻苦,这在全国比较突出。比如,到我们学院来的交流生,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的都有,他们有时会非常奇怪地看我们的学生:你们怎么不到考试的时间就天天上自习?扎扎实实读书的好处,从长远来看,功底 就显示出来了。比如很多理科的院士,虽然后来离开了山大,但本科阶段就是在山大读的。要成就大事,必须踏踏实实下功夫。所以,我认为校训中一定要体现出山大这一特点,建议用明代学者吕坤“撼大摧坚,要徐徐下手,久久见功”中的后八个字。我认为,山大只有大力提倡和坚持这种精神,才能与百年名校的地位相符。
    再者,学科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撑起来的。前面有打头的,后面还得有一支队伍。我做过三任院长,感觉十几年的功夫没有白下。虽然这次当选学科评议组成员感觉有些意外,因为并没有去刻意追求这些东西。我在学校说过多次,学问不是跑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学科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努力的结果。我们政治学科在教育部最近公布的评估中,能够跻身前十,并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项成果所为,而是我们一个整体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记者:为什么在十几年不太长的时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刘玉安:最重要的是“坚持”。我们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欧洲研究”、“亚太问题研究”等方面可以说是十几年如一日,现在才有了些特点。这方面我本人深受华东师大的启发。他们最初也是从研究社会主义问题出发,但考虑到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把“农村研究”作为自己的特色,坚持多年,终于取得了突破,在这个领域连续出现了几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他们的体会也是贵在坚持。如果别人干什么你也干什么,那你永远在后头。
    记者:这应当是您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之谈。
    刘玉安:说到学科建设,首先一条是要“务实”,没有自己的特点肯定不行。第二点,团队非常重要,仅有一两个有名气的人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帮人。要善于培养自己的队伍,善于培养学生,形成整体优势。我们的老师在全国一些重要刊物上如《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亚太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始终不断地发表文章,学界的同仁能听到我们的声音,一 种合唱的声音。第三是要尽力为学者们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特长,解决他们的切实困难。当然这主要是管理者的责任。要引进人才,但立足点应该放在培养、建设、稳定自己的队伍。
    记者:对学校的学术振兴计划有什么想法?
    刘玉安:我觉得“大院制”这个思路是对的。有很多学科、课题是需要多学科合作,联合攻关。我们现在行政体制太严酷,条块太小、太分明。虽然现在也有跨院、跨学科合作,但大多是靠个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政治学,跟法学、社会学、经济学联系非常紧密,现在老师们之间也有许多合作,但大都是在“民间”层面上。再比如给学生开课,如果依靠全校资源很容易解决,而现在则必须本院解决。尤其是硕士生、博士生,不接触外院的课程,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很多社会问题本身都非常复杂,例如象社会不公、人口流动、就业、腐败等很难说究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还是法律问题,研究起来必须有多个学科的合作。不管是做课题,还是培养学生,院太小,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活动范围也就越来越小。国外大学一般是四、五个院,五、六个院,我们一下搞了30多。我们学校的院太小了,基本上等于原来的系,实际是把原来的系变成院了。所以感觉大院制是一个方向。
    记者:站在学科评议组成员的角度,您对学科发展有什么建议?
    刘玉安:学科发展必须有平台。就我们政治学科而言,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有全国重点学科,有全国重点研究基地,……台子是有了,关键是怎么把戏唱好。在我们教育系统内部可能会比你有多少重点学科,有多少院士。但对社会而言,恐怕还是要看你到底做了哪些实际贡献。在这方面,我希望向前几年宣传的生命科学学院的陈惠民老师学习,不图任何名利,几十年埋头实验室,终于取得重大成果。对这样的老师,学校应当加大表彰力度,应当大力弘扬陈老师那种献身科学、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找准自己位置,哪怕一两年不出成果。要耐得住寂寞,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才能做点大事。当整个社会都比较浮躁时,你要能够静下心来,把冷板凳坐热。同行之间谁有真才实学,谁会吹会跑,大家心里一清二楚。
    记者:您对现在的学术风气如何看?
    刘玉安:关键在于能不能坚持走自己的路。比如评教授,我坚决反对一定要凑多少字,多少篇。如果获诺贝尔奖,有八千字足够。关键要看质量。山大本来就在国家队里,应当有更高一点的要求。
    记者:现在的学生从一进校门就面临就业的巨大压 力,对此您对学生有些什么建议?
    刘玉安:我经常对学生们说,要靠实力说话,否则有机遇也抓不住。读书就是练基本功。比如踢足球,同样的机会,罗纳尔多十次机会能抓住九个,李毅可能一次也抓不住,还是基本功差。山大毕业生在北京的很多,与其他学校学生比起来,山大学生还是比较扎实的,这是大家公认的。所以,还是那句话:徐徐下手,久久见功———虽然这个理念比较保守。我自己现在无论碰到什么问题,能够形成自己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取得一点成绩,还是得益于当学生时多读了几本书。买东西讲究货比三家,在学术上你如果读完同一个问题的三本书,心里自然也就有数了。我认为要做事就得下功夫,厚积而薄发嘛。]

【供稿单位:校报    作者:思宁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