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在创新教学中收获快乐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02日 12: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我热爱,我工作;我幸运,我成功;我喜欢,我快乐。”这是物理学院副院长张承琚教授30多年教师生涯的写照。始终微笑着、亲和而儒雅的张承琚教授,教学、科研、行政职务于一身,千头万绪,但却不见因操劳而疲惫苍老的痕迹。他精力充沛,散发着年轻人的工作激情和热情,因为他坚信“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生之快乐;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并为人们所认可,则是人生之幸运。”
    张承琚教授是幸运的。他幸运地来到喜欢的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顺利留校从事自己喜欢的教师职业。“教师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对教师而言,能为本,德为先,以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张承琚教授想做的。他要无愧于这份高尚职业,想尽办法让学生多学,学好。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虽然一路走来的张承琚教授将自己30多年的工作定为“想做什么——有计划的做——收获成功”简单三段式,但从他的成就中我们或许能体会到他的艰辛与付出。
     培养学生的源头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如同战争拥有了新式武器和先进武器,物理现象的观察手段、分析技术和测量方法的不断进步是物理学发展的根本,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科学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创新。张承琚教授就是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创新能力,他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能够设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扩大测量范围,创新科学仪器,张承琚教授把它们统称为源头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源头创新能力,张承琚教授在国内首开《物理实时测量技术》课程,这是目前国内本领域唯一的一门实验课。该课程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把经教师初步拟订的一些“实时测量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题,自己组织团队并有明确分工,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报告等工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新灵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张承琚教授利用本课程优势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共建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与美国Atmel公司共建AVR联合实验室,搭建大学生创新平台,开辟网上学习系统,将课程内容、相关资源放到教学网站上,开通论坛、BBS、BLOG系统,全天候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课程设计。该课程教学网站的开通受到了国内外学生的关注,三个月内被点击近百万人次。99级学生胡树军说:“一门课程的关键不仅在于它的内容多少、深浅,更在于它的魅力程度。实时测量技术用计算机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科学共同开创的一片新天地。”
    张承琚教授还利用暑期学校,为物理基地班学生策划设计了“创新技能与创新方法训练课程”。仅2006年暑期培训后张承琚教授就带领学生申请到了42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张承琚教授不断策划着,设计着,践行着。
    先进的教育理念铸就精品课程
    
    长期在教学一线的张承琚教授,遵循着物理学教学团队的教学理念,“把最基本、最前沿、最有用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一个完整而真实的物理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教给学生,把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教学实践中来。”他关注着相关各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特点,并加以研究,及时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不断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溶入课程体系,将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带入课程教学;密切跟踪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物理教学的成功做法,及时修改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这造就了张承琚教授独特的讲授风格。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他主讲的《物理学》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他与刘克哲教授合作编写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物理学》上下两卷及学习指导书(第三版)、电子教案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为了给课程内容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张承琚教授除授课外,还致力于科学研究。他积极争取科研项目,曾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在新型高性能介质陶瓷材料、半导体陶瓷材料、导电陶瓷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方面,有12项成果通过省部级主持的技术鉴定,有2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以他为主的《生物类专业物理学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获1993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张承琚教授及时将这些科研成果及先进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去。
    改进教学方法也是张承琚教授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他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电子教案与黑板板书相结合,并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穿插一些动画、交互程序和音视频。日本山口大学现代教育工学专家林德治在访问山东大学期间,曾观摩了张承琚教授的课堂教学,对其教学方式和方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运用电子教案,重点、难点用Flash动画讲解,二者巧妙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授课过程中还可随时用黑板对学生进行提问和做补充说明。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更是无可挑剔。我想如果这样的授课方式得以频繁运用,日本学生‘远离理科’的现象也许会减少一些吧”。同时,张承琚教授将自己科研项目与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相融合,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研发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张承琚教授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在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他除了研制出课堂教学使用的电子教案、动画、演示程序和图表外,还研制开发了三个网上教学平台:《物理学网络课程》、《物理教学网站》、《网上虚拟物理实验室》,从而丰富了学习资源,拓展和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网络资源。
    《物理学网络课程》是“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是2000年国家启动的第一批项目,也是当时山东大学唯一的一项。“约160多万字的文本文件、70多个交互程序、150多个FLASH动画、230幅FLASH静图、100多张精美的物理学图片和近200张物理学家的照片”的宏大工程,花费了课题组近20名工作人员3年多的心血。最终不负众望,该项目以“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深刻性”等鲜明特点,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国家4A教育平台运行。它的问世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并先后两次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作大会报告,以“贯穿名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深入挖掘物理内涵”为鲜明特点写入会议纪要。
    期间,张承琚教授还带领有关人员策划、设计、建成了山东大学第一个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专业教学网站——《物理教学网站》,从而为我国物理学教学搭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教学平台。它不仅在各高等院校被广泛使用,而且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参考,还备受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和教练员的青睐。
    触类旁通,张承琚教授又相继完成了教育部“高等理科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网上物理实验室》的建设。网上许多有趣的实验,让学生爱不释手,在“玩”的过程中验证了定理,学习了定律,掌握了方法。该网上物理实验室被评为山东大学十大优秀课件,曾作为成果的一部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大网站的建成,让张承琚教授的才智得以释放,而他对物理演示实验与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浓厚兴趣更让他乐此不疲。张承琚教授又和他的教学团队研制开发了多种教学仪器,并通过了教育部主持的技术鉴定。这些仪器不仅在教学中频繁使用,还有部分出口,多项仪器获全国优秀教学仪器奖。他主持的国家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项目——《物理学》立体化教材,形成了纸质、电子、网络出版物的有机配套。它的问世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物理课程教学的需要。
    同时,张承琚教授主持了国家重点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物理学》动画库的建设,200多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画设计,集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身,已成为国家重点课程资源库中的一个亮点。
    争取国家级人才培养大平台
    
    在其位,谋其政。张承琚教授任副院长以来,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他要为学院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搭建平台。根据物理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他主抓物理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2006年,国家理科基地项目建设开始实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立项制管理。在张承琚教授的带领下,物理学院2007年争取到了“支撑条件建设”和“科研训练”两个项目300万元的经费。“如果再争取不下来,不但没有经费,还有被取缔国家理科基地名号的危险。”张承琚教授和他的同事总算松了口气,“终于保住并继续建设这一经过几代物理人为之奋斗的人才培养国家级大平台”。
    同时,张承琚教授还抓住2008年国家最后一次设立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机会,带领同事积极进取,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及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等学术研究平台,将成熟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技术充实到实验教学中来;把优势方向和特色专业有重大影响、物理思想突出的高水平成果提炼并转化为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学习国内外知名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做法,及时的修改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最终在2007年获得“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物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行列,成为了山东省内唯一。两个国家级教学平台,是物理学院实力的象征,也是对物理学院整体水平的认可,为物理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张承琚教授是幸运的,他做到了他想做的,且自己也收获着一份份荣誉:山东大学首批青年学术骨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宝钢教育优秀奖获得者、山东科普奖获得者、省科协系统先进个人、中国物理学会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政府记三等功奖励、山东大学爱岗敬业模范人物……
    他说,还要继续遵循物理学教学团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物理教学,努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还要继续在导电陶瓷材料/贵金属复合电极浆料的研究和开发上作出贡献。
    张承琚,物理学院教授,兼任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材料科学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元件分会委员、山东省科技场馆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物理学会秘书长。]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薛国兰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宜山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