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辅导员朱瑞芬:她对学生的爱永远年轻

发布日期:2008年08月01日 15:24  点击次数:


    32个春夏秋冬,她陪伴近6000名学子走过他们最美的青春岁月,却付出了自己永不复回的青春。
    
    朱瑞芬,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一名普通的辅导员。她32年的辅导员生涯,充满着爱与被爱的感动。
    
    从“朱大姐”、“朱妈妈”到“朱奶奶”
    
    “朱老师,您还记得我们吗?”
    
    “记得,你是81级的齐焕筠,你是93级的李强。”
    
    两大束鲜花,两个热烈的拥抱,两名毕业多年的学生向自己的老师深深鞠躬。舞台中央,朱瑞芬潸然泪下;舞台下,上千名师生用如潮的掌声表达敬意。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在7月10日晚上,山大“辅导员之夜”文艺演出的现场。
    
    今年7月,朱瑞芬从耕耘了32年的辅导员工作岗位上退休。当得知朱老师会在晚会出现的消息后,李强专门赶到活动现场。“朱老师对我们就像母亲一样,私下里很多同学都叫她‘朱妈妈’。尽管已经毕业10年了,但是我一直和朱老师保持着联系。她为学生操劳了一辈子,现在终于可以休息了。”
    
    山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郭予瑾,是朱瑞芬带过的光学系80级的学生,他印象最深的是朱老师特别愿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当年的郭予瑾是系排球队的主力,每逢比赛时,他总能在现场看到朱老师给队员们加油鼓劲的身影。他感慨地说:“尽管那时朱老师比我们大十几岁,可她就像一位母亲级的大姐姐。”
    
    她所带的学生从“60后”、“70后”到“80后”,朱瑞芬的身份定位也从“姐姐”、“妈妈”到“奶奶”不断升级,可有一点始终不变,她永远是学生眼中最贴心的人。
    
    经常说的话是“学生的事要抓紧办”
    
    1976年,28岁的朱瑞芬大学毕业后到山大光学系担任团总支书记,开始了她的学生工作生涯。1989年,她被调到经济系,继续从事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性工作。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宏伟与朱瑞芬共事已近20年,回忆一起工作的日子,陈宏伟坦言,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32年如一日保持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在山大和全国高校都不多见。
    
    朱瑞芬担任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辅导员工作,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她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本科生重在管理,研究生要做好服务。
    
    作为一个辅导员,一定要公平对待学生,不能盲目关心;要鼓励与批评相结合,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在行动上为其提供解决办法。”
    
    2001年,朱瑞芬开始分管经济学院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她把重点放在就业方面:接管毕业班、全面掌握学生就业情况、整理学生的就业材料、积极与导师商量对策、接待招聘单位、与招聘单位联系沟通等。在她的努力下,学院研究生就业率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
    
    “辅导员工作就是这样一个琐碎、繁杂的工作,需要付出耐心、时间和精力,朱老师总是主动去承担这些苦累繁琐的工作。”陈宏伟说,“这源于一个‘爱’字,在工作思路上,朱老师判断的唯一准则是是否对学生有利。”
    
    经济学院党务秘书马燕和朱瑞芬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了6年,最经常听到朱瑞芬说的话就是“学生的事要抓紧办”。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感觉到累,因为总是与学生们在一起,跟学生聊天是一种享受。”朱瑞芬用平实的话,道出了自己心系学生、服务学生的心声。
    
    她用自己的邮箱作为研究生反映问题的渠道。有学生反映自习教室紧张,她就极力申请,把经管楼203教室作为研究生的专用教室,并力争让毕业班的学生到学院资料室上自习。有一年,3个月的时间里11个学生生病住院,朱瑞芬记不清自己跑了多少趟医院、在医院陪护学生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尽管朱瑞芬迎来送走了一届届学生,但每年的迎新生仍被她当作重要的工作。她会全天守候在报名地点,还时常去学生宿舍,细心询问新生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正高职称、正处级行政待遇,山东大学“三八红旗手”、学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待遇和荣誉“纷至沓来”。大家说,这是朱老师应该得的。她却说:“只要是属于我的工作,就要做到最好,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
    
    她最看重的是学生寄给她的上千张贺卡,最多时一年能收到130多张。“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贺卡上一串串滚烫的话语、一句句衷心的祝福,都是朱瑞芬用汗水培育学生应得的光荣。
    
    从职业生涯讲,朱瑞芬用平凡成就了伟大。32年坚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
    
    朱瑞芬很珍惜这种幸福:“我喜欢带学生,带出这么多优秀的学生,驻足回眺,感到自己有很大的满足感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8日第1版 ]

【供稿单位:《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8日第1版    作者:杨晨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俊 郭鹏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