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送东风,弱水河畔听惊雷。我作为山大武装部社会实践小组的一员,来到了祖国深处、大漠之中,参观东风航天城及东方红发射场。
从酒泉市出发,还有三个小时车程才能到达基地,四周尽是荒凉的戈壁,眼前只有笔直的公路。通过检查站,两边是紧密的行道树,路面干净,红绿灯极少,交通井然有序。

在“两弹一星”纪念雕塑旁的厂史展览馆,展出的一张张文件、亲笔信和调令,将当时那个中国、那片戈壁、那些人的面貌展现在我面前。来到戈壁“做惊天动地事”,不能只靠热情,更要靠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仰,还有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才做得起“隐姓埋名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先辈,即使已经到了新世纪,当年的一切早已解密,他依然替国家保守秘密,面对央视记者也表示绝不透露,无可奉告;直到当年的老首长出面并见证,他才终于讲出了那时的故事。在发射一线,他们一共七人在地堡中时刻记录火箭数据,立下“死也要死在阵地上”的誓言,为太空事业留下珍贵的数据。
我还参观了宇航员出征前训练和居住的问天阁。从问天阁出发,走上宇航员出征的路线,无数次在电视中看过的路面,现在就在脚下。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正是从这里起步。在发射场,即使已经预料到发射塔的高度,但是当你真正站在塔下时,那种国之重器带来的冲击感才那般真实。这是中国数代航天人拧出的一颗共和国最坚挺的螺丝,用骄傲、用自豪、用震撼形容最为恰当了。

一路上,我看到“万无一失,圆满成功”八字,我知道这是期望,是命令,也是祝福。知来时路,明前行途,再向戈壁更深处行,就是东方红卫星升起来的地方了。路上思绪很多,戈壁更荒凉了,一眼望不到边,零星的枯枝、衰草,让戈壁看上去比沙漠还要死寂。行车如果没有道路,是没有参照物修正方向的,想到当年的大部队是靠双脚走进来的,我更加心生敬佩。
在展览馆中,我已经对第一发射场有了很多了解,猜想它或许已经锈迹斑斑。直到进入内部,我才发现原来它从未被遗忘,而是化为一座丰碑矗立在大漠中。航天人用这种方式纪念先辈、勉励自己。我了解到火箭发射时,安全距离应该是1500米外,但是在东方红发射场,在300米处就有了观察堡,就是为了近距离收集数据。为了团结起来取得更大的胜利,为了理想和信仰,个人的生死与利益已置之度外,就像我在厂区看到的“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我们看到了长征升空、嫦娥问月,我们看到载人航天不断发展,我们的脊梁越发的硬了,我们不用再向任何人弯腰了,而是靠团结奋斗登上了一座座的大山,正像那句鼓舞人心的话,“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旅程结束了,我还在回味着。希望我可以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拥有航天人的严谨、卓越和坚持,为天下成栋梁,为祖国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