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医学院于修平教授:医海无涯孜孜以求

发布日期:2011年03月30日 16:12  点击次数:

  [本站讯]于修平是山东大学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先后担任过病毒研究室负责人、山东医科大学基础部副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兼任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
    于修平自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病毒学的科研工作。他曾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西雅图肿瘤研究中心进修分子病毒学,回国后主要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巨细胞病毒的研究,多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科技进步奖8项,近年来作为负责人连续承担6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走进于修平的办公室,迎面吹来一阵暖风。记者看到,不论是办公桌上还是茶几上,所有的东西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和煦的东阳流泻入屋,投射在冒着热气的茶杯里。于修平微笑着站起来迎接我们,丝毫没有身居高位者的派头。在之后的交谈中,于修平向记者讲述了山大微生物学科的传承与发展。
    
一脉相承
 
    于修平所在的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是由黄翠芳、荆永志等老一辈的微生物学家创立的。从上世纪70年代起,曹宗离、仇素英老教授就开始研究病毒与肿瘤的关系,尽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某些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病毒病因,然而当时还限于研究单纯疱疹病毒2型与宫颈癌的关系。于修平出国进修,学习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回国后,主要从事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1996年他带头申报并获批本学科的博士点,他也被聘为山东省病原生物学学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带领致瘤病毒研究团队,在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瘤机制和疫苗方面,研究不断深入,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该团队正与国外的同行密切合作,力争达到新的高度。
    在获得广大同行认可的同时,于修平负责并承担了6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也获得了很多奖项。但是于修平一直强调,这些奖项是他们整个科研团队的成果,他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虽然是整个项目的负责人,但于修平从来不居功自傲,而是将成功归功于整个团队。
    于修平一直保持着严谨笃学的教学态度,现在已是桃李满天下的他,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如杰出的代表孔丽,她曾在美国骨矿学会大会上发言,并获得了“杰出青年学者”奖。当时还是研究生的孔丽在于修平的指导下,做了3年的“人乳头瘤病毒致瘤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课题,并取得了杰出的成果。现任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免疫学会会长的赵蔚明,也是于修平的研究生,现在已经是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研究所的许多骨干教师都是于修平的学生,他培养的研究生在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的有5人,有两人已被聘为助理教授,有的正考虑回母校工作。
    于修平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倾尽心血,多年来,他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自己的重任,平时注意把中青年教师推向第一线,让他们承担重任,把思路好、前景好的课题,让中青年教师打头申报,并经常出资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内举办的先进技术学习班。近年来,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于修平教授充分利用海外优秀教育资源,主动与国外的同行专家联系,为青年教师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他所指导的中青年教师,现在有的已经成为教授、副教授,是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于修平多次强调团队的重要性。他们团队也多次出席重要会议,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2007年的国际乳头瘤病毒大会,他们作为国内受邀人数最多的一个团队与会,并有两位研究生作大会发言。
    继承学术传统 加强国际交流
 
    于修平和他的团队从事乳头瘤病毒研究已20多年,现在取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年轻时候的进修学习。因此,于修平深刻地感受到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益处。在国际化日益显明的形势下,他开始与国外的同行联合培养研究生。最近几年,其研究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当时的博士生孔丽由于国内的研究水平及设备和实验条件的限制,研究内容缺少深入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投往J.Biol.Chem杂志的论文被驳回。于修平后采取与纽约大学刘传聚教授联合培养的措施,在纽约大学刘传聚教授的实验室里,新的研究领域、更多的文献、新颖的实验方法不断地扩展着孔丽的视野,也使她更多地体会到学科交叉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并在一年时间内,尝试了大量的实验。最后,孔丽的论文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
    谈到研究生联合培养时,于修平教授深有体会地说:“根据我们的亲身经历,联合培养可以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培养出高水平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博士,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促进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我们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以前科研搞得还算不错,国家级课题比较多,也获得过几次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但在2005年以前几乎没有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那时总认为论文能在中国的医学杂志上发表,就代表在国内居先进或领先水平;因此,不注意往国际杂志上投稿。现在我们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科研论文获得了突破,近几年,我们教研室SCI收录的论文越来越多,影响因子越来越高。联合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我们科研水平的捷径,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发挥中外联合培养的作用。”
    于修平教授一直致力于为研究生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同时,他强调:“联合培养研究生,最好先在国内完成前期工作,打下一定基础,再利用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优势进一步提升,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在谈到联合培养的海外导师时,于修平大大褒扬并感谢了海外山大校友——刘传聚教授的支持。刘传聚教授每次回国,除了通过讲学开阔国内年轻科研人员的视野外,还经常带回许多国内购买不到的试剂,帮助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难题。
    立足基础 实事求是
 
    于修平数十年来一直从事于HPV的研究,坚持不懈。尽管澳大利亚的学者于2008年研究出宫颈癌基因工程疫苗,但病毒的致瘤机制还不清楚。于是于修平的团队试图通过对乳头瘤病毒的研究,来揭示病毒的致瘤机理。在这个方面,于修平强调,研究出疫苗不等于我们科研的终止。相反,我们必须以更加严谨的态度继续深入研究,挖出它的根源,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努力在基础机制的研究上创新,争取通过更多的途径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
    当笔者问及对“学术”的见解时,于修平谈到,学术是专门的、比较系统的学问,高等院校的教师必须做学术,学术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业务工作。但要做好学术,就不仅仅是在知名刊物上发一篇文章,也不仅仅是教学比较好,而是要被高水平的同行认可。并且,研究的内容必须有创新的成分,只有拥有新的见解,才可以立足这个领域。如今在高校中,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获奖、搞经费,不惜弄虚作假,造假论文。这些学术造假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对此我们是零容忍的,有学术造假行为的人,不仅是有学风问题,而且根本不配做一名人民教师。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我们学校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管理也能到位。于修平再次指出,学术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一个科研团队的,需要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实事求是,刻苦创新,也需要团队的协作,不同的学科交叉,这样才能迸发灵感的火花。
    最后,于修平说:“尽管我们对HPV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些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但与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果我们研究进展不快,差距将会拉大,现在我们也在联系引进国外的年轻的杰出学者,促进学科跨越式发展。”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报    作者:董旭琳 梁思园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王月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