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高原的清晨格外澄净,细雨夹着清寒拍打着板房,带来冬日特有的静谧与深邃。此刻,我与课题组的老师、同学们以及项目部工作人员,坚守在西藏林芝通麦镇的工程一线,在雪域高原上共同度过了一个别具意义的元宵节。
2023年8月份我来到西藏参与某西部重大铁路工程的科研与灾害防控工作,如今已经是第2个年头。我所在的隧道下穿古冰川泥石流沟,地表常年流水,发育极富水砂、卵、漂、孤石地层,施工过程存在重大突水突泥和地表河流导通溃入风险,隧道灾害防控面临严峻挑战。自2023年7月,该隧道注浆灾害防控工程项目启动以来,在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院“党建铸魂、实战育才”和“支部建在课题组,党旗飘在工地上”的理念引领下,齐鲁交通学院隧道地质与灾害防控课题组成员扎根高原一线,聚焦隧道极富水砂卵石地层的突涌水治理难题,积极承担了该隧道的洞内帷幕注浆工作。面对极端复杂地质条件,正月初七以来,课题组30余名师生便陆续返回通麦驻地,繁忙而有序的开展科研创新和帷幕注浆工作。如今,已完成2个试验段的注浆施工,第3个试验段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恩师李术才院士常说,“现场是最好的实验室”“要做脚下沾满泥土的岩土工程科技工作者”。作为团队的一员,我有幸亲身见证和参与团队在西藏某西部重大铁路工程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咨询工作,为隧道安全施工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重要嘱托,倍感光荣。
中午,隧道地质与灾害防控课题组党支部在工程现场开展了“牢记初心使命,服务重大工程”主题教育活动。在许振浩、林鹏、潘东东和岳远刚等老师的组织下,现场全体师生前往了易贡将军楼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重温张国华将军领导下的十八军将士挺进雪域、筑路戍边的光辉岁月,在红色热土上感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大家纷纷表示:条件越苦,党员越要拧成一股绳;攻克科研和工程难题,靠的是集体的智慧,需要团队并肩奋斗、众志成城。

未来,我们将继续奋斗在西藏某西部重大铁路工程一线,以老一辈戍边战士为榜样,发扬“冰峰敢攀、天堑能越”的攻坚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山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隧道安全建设贡献山大力量。
值此元宵佳节之际,愿所有坚守在祖国边疆的建设者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