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五名研究生走进山东省电视台,与电视台相关负责人、节目制作人、记者展开了一场关于主流媒体在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责任与担当的深入探讨。当我跟随张老师走进山东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时,电子屏上跳动的《戏宇宙》实时数据流仿佛与走廊里陈列的戏曲头盔开展了奇妙对话。这份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张力,贯穿了我们这一周的调研全程。
在节目制作中心,张老师向我们展示的“用户兴趣图谱”令我震撼。我们看到代表戏曲文化的光点仅占用户兴趣的3%,随后技术组创新设计的“文化破壁算法”引起我们的热烈讨论。我们了解到,当检测到用户连续观看五期《戏宇宙》时,系统会自动推送稷下学宫讲座——就像给爱吃甜食的人悄悄递块微苦的黑巧克力。这种文化浸润式推送的效果在00后群体中尤为显著,让18-25岁观众对戏曲专题的完播率提升了47%。

对于信息茧房问题,节目制作人认为,破茧就要在算法时代激活文化基因。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电视台通过多元化的节目设置和精准推送相结合的方式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方面提供涵盖各种领域和观点的内容,拓宽观众视野;另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在推送个性化内容的同时,适时推送一些不同类型的优质信息,引导观众跳出信息舒适区。记者们通过讲述普通人的爱心故事、制作公益广告等形式,以小见大,让观众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感受到仁爱精神的存在和意义,引发情感共鸣。
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我们认为要挖掘具有国际共鸣的文化元素,用国际化的叙事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山东省电视台正计划加强与国际媒体的合作,共同制作文化节目,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具有创意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内容。

电视台在文化领域意义重大,它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能将优秀文化传递给大众,提升全民文化素养,还能通过文化节目创作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新。山东省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强调,电视台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凝聚社会共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任。本次调研最珍贵的收获,是让我们认识到高校与媒体在文化传承中互补共生的可能。在新闻演播厅看到《温暖》公益广告剪辑时,张老师提出的“情感阈值”理论给了我们启迪。这场齐鲁大地上的媒体实践课,终将由我们这代人以新的文化叙事来续写。